14《再見了親人》教案
學會本課5個生字及12個新詞。
2、仿照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寫一段話。
3、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4、將參觀活動與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起來,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感染。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2、將參觀活動與問題結合起來,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感染。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錄像帶,文字投影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理清層次,交流參觀內容及感受,質疑。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
2、看生字表,查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認真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感染。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仿照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寫一段話。
一、揭示題目,導入新課。
1、交流感受。
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再見了親人。為了更好地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我們參觀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展覽。誰愿意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參觀的感受。
學生發言。
2、解釋題目,導入新課。
提問:上節課同學們初讀了課文,誰能結合查閱的資料及參觀的內容談談對課題的解。
學生發言。教師板書: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人民
小結。援朝八年中,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課文真實地再現了1958年志愿軍奉命凱旋回國時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場面。
二、學習敘事部分。
過渡語:請同學們打開書,按照思考題進行自學。
1、出示思考題,學生個人自學。
默讀課文,結合文中幾件典型事例思考:1、志愿軍戰士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課堂交流,老師點撥。
抓住"雪中送炭"、"惟一"、"同歸于盡"、"血泊"等關鍵詞語進行理解。
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意是鮮血凝成的。
板書:深情厚誼 鮮血凝成
3、提問:是呀,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為了志愿軍戰士,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國籍,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不顧惜親人的生命。她們為什么能為志愿軍付出
這樣高的代價呢?請同學們結合參觀的內容談一談。
學生結合參觀的內容,簡介楊根思、毛岸英、羅盛教等志愿軍戰士的事跡,說明志愿軍為了朝鮮人民同樣付出了血的代價。
4、小結:為了朝鮮人民,無數志愿軍戰士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把鮮血灑在朝鮮這片國土上。所以說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珍貴的情誼。
5、指導朗讀。
(1)想一想,志愿軍戰士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追述這些歷歷在目、催人淚下的感人事跡的? (感激、感動、贊美、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