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見了,親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軍的口氣,深情地追憶了與朝鮮人民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煉,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基礎知識是學好語文的“硬件”,任何年級都不可忽略它。本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重點體會“雪中送炭”、“同歸于盡”等詞語。要學會理解文章內容,了解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本課要通過第一段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理解第二、三段課文的內容。要在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問句等句式在表達情感的特殊作用,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情感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落實語文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篇課文是進行國際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并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難點:學習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一個中心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情景教學,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語:親愛的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照片(多媒體出示照片)看了照片,你有什么想問的?(生質疑)
2.師講述:這張照片的男士就是我國的政協委員;這位女士,她來自于朝鮮,她是朝鮮民主女性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長樸順姬。這是2004年5月24日,我國的政協委員召見朝鮮的樸順姬女士,他們見面的時候格外親切,格外激動,此時,說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第2張幻燈片)
3師:他又說了一句。(多媒體出示)
4師:為什么要說“中朝兩國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生答)
5師: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六十多年前的一場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一起走進六十年前發生在朝鮮戰場上那可歌可泣的一幕。(多媒體播放視頻)在這場戰爭中,有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的留在了朝鮮這塊土地上,他們就這樣浴血奮戰,和朝鮮人民共同戰斗了八年,(多媒體出示第4張幻燈片)孩子們說他們和朝鮮人民在一起八年感情怎么樣?(生回答)
6師:是啊,深情厚誼,所以戰爭最好終于勝利,正義和良知贏得了勝利。在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軍回國了,他們就站在站臺上握著手說(生:再見了,親人)手拉著手說(生:再見了,親人)登上火車他們說(生:再見了,親人)火車就要開走了,他們仍然呼喊著(生:再見了,親人)那么他們為什么這么依依不舍呢?(生答)(多媒體出示5,6張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