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悠蕩,汲取,柔軟,篷帳"等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一段.
4,品讀理解詩的內容,感悟詩情,通過幻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點難點】
重點: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詩人的想象,感悟詩情.
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一段.
【教學安排】1時.
【設計理念】
在《我想》這節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理念.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然后是自主合作學習,循循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課文中感受,熏陶.同時,給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及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創造的激qing,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遐想.
1,播放歌曲 《種太陽》,認真聆聽,說說你從歌曲中聽到那個小孩子的什么美好的愿望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你也曾有過這么大膽而神奇的想像嗎 指名說說,激發想象興趣.
3,教師導言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兒童詩《我想》,一起走進小詩中,去了解一下小朋友心中的美好愿望.讓我們和小作者一起領略那異彩紛呈的想象世界,去體味那奇異的想象所帶來的快樂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段《種太陽》這首歌曲來創設愉快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的欲望,激起學生想像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開始拓寬,更貼近幻想的境界.
(二)檢測回顧,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努力做到把詩歌讀正確,通順.
2,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檢測字詞掌握情況.
3,檢測讀的情況,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生聽讀思考:詩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組織匯報,相機板書.
(三)快樂品讀,理解詩境,感悟詩情.
品讀第一節詩:
女生讀,師生共評.
(聽了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如:盛開著的桃花是那么鮮艷,那么美麗.)
②"我"的手兒接在桃樹枝上,自己仿佛也變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樹枝在春風中怎么悠呀悠的 你感受到桃樹枝的自由和喜悅了嗎 一起來,小桃樹們,悠蕩起你們美麗的小手.
③結合課件配著動作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悠啊,悠——"(教師相機評讀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樹枝正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春天溫暖的陽光,隨著風兒悠蕩,悠得好輕,悠得好美,多么隨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悠蕩的桃樹枝引來了那個可愛的小生靈了呢 你聽過布谷鳥的歌唱嗎 一起來聽聽.聽到布谷鳥的愉快歌唱,桃樹枝悠蕩得更歡快了,一起動作體驗.
⑤在這節詩中,詩人運用了很恰當的動詞,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熱鬧,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喜歡嗎 能用你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 (表演讀)
品讀第二節詩:
男生讀第二節詩,想一想,在這節詩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樣了
讀中引導理解"汲取".
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的小朋友長啊,長,后來長成什么了
"篷帳"什么意思 你見過嗎 做什么用的
再讀一讀,想象那么多綠色帳篷該多么生機勃勃,多么清新涼爽啊!
品讀第三節詩:
齊讀第三節詩歌.
質疑討論: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飛向藍天上,風箏會帶著你看到些什么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剛才兩個小節,詩人分別"悠哇,悠","長啊,長,在這節詩歌中,用的是什么詞 為什么用"望啊,望" (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過渡導引品讀感悟第四節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