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腳丫、濕軟、汲取、篷帳、柳絮”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 能抓住重點句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想象,充分表達。
4.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更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有一位詩人,他以兒童的視角,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兒童詩《我想》。(板書課題)
詩歌中到底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愿望?相信同學們學了課文以后一定能有所感悟,有所啟發。
二、自主合作,整體感知。
1、交流學法
自由讀課文,明確要求:把詩歌讀準確讀通順。
師鼓勵:相信同學們做到這兩點,一定能把課文讀好。開始自己讀吧。讀出聲來。
2、學生自由試讀課文,讀完一遍的和同桌互相輪讀互相檢查。(自主 合作)
3、檢查生字詞
4、再讀課文,交流:這首詩歌有幾節?從中你知道“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是默讀,也可以是輕輕地吟讀)再讀課文,想想詩中寫了作者的哪些愿望?理解好的可以和搭檔互相交流、互相啟發。
5、交流反饋
三、精讀品味,感悟體驗。
1、誦讀積累,小組學習。
課文中寫了作者的好些個愿望,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詩歌,再把你最喜歡的那個愿望找出來,多讀一讀,邊讀邊想象,邊讀邊理解,你從這個愿望中讀出了什么?(自主學習好的同學和小組中的同學交流交流,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相機朗讀。
師:咱們一起來交流學習成果,你喜歡的詩句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隨時作補充。(師下去摸底)
◆品讀第一節詩:
①生讀,師評(我仿佛看到了盛開著的桃花是那么地鮮艷、那么地美麗。)
②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③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悠啊,悠——”(我仿佛看到桃樹枝正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隨著風兒悠蕩,悠得好輕,悠得好美,多么隨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在這里作者把春天寫得那么美,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體會“安、帶、牽”等動詞的用詞準確性。)
⑤是呀,大自然是那么地熱鬧,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喜歡嗎?能用你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自由讀、齊讀)
⑥讓我們一起把這美好的心愿記在心里。
◆品讀第二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