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童年的發現》說課稿
一.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后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卻在后來因此受到懲罰。第二部分具體敘述“我”發現有關胚胎發育規律的前后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罰,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并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孩子內心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
教法學法:
教法: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學法:在這節課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法,抓住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等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設計流程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并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系整段話,反復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己的體會。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