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重點句子,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2.能力目標:能找出文中體現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快樂,自由,以及對我的愛,引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朗讀,體會作者的快樂,自由。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板書課題。
1.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閱讀課文,課題為祖父的園子。(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2.從老師的板書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要隔開一些?
3.(在課題中加上兩個括號)這是什么意思?(要在學習之后填寫兩個詞語)
[設計意圖]在課題中加上兩個括號,引發學生思考,老師為什么要加上括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閱讀期待,在無形中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這是一位怎樣的祖父,和這是一座怎么樣的園子?為接下來的研讀設置了強勁的“引力場”。
二、整體感知園子的美麗,生機勃勃。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過渡:通過預習,我們了解到祖父的園子里的昆蟲可多了,有(出示詞語幻燈片)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園子里還長著許多的農作物呢,有倭瓜,黃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干農活,摘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祖父的園子真是豐富多彩呀!
1.感受園子的生機,及其美麗。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說到昆蟲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課文的開頭就在炫耀她的園子呢?誰來讀一讀。
(2)園子美嗎?從哪感覺到了?
(3)喜歡這座園子嗎?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歡呢?齊讀,讀出作者的對園子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中詞語的分類,幫助學生記憶課文內容,同時抓住文中作者對昆蟲的描寫,通過學生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感知園子的美麗和生機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樂,自由的園子。
(1)過渡:在這座園子里,我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孩,她的淘氣,她的可愛,我都喜歡。如果現在這個小女孩在我身邊的話,我特別想在她的臉上揪上一下,那老師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小女孩調皮,淘氣的句子,用序號標出來,并找出關鍵詞,做上批注。
(3)交流,朗讀:
a)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
(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調皮?又是怎樣的瞎鬧?)
b)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就是了。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從哪時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氣?怎樣亂鉤?)
c)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邊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d)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這段話中哪個詞最能體現小女孩的淘氣呢?怎樣亂鬧呢?抓住“拼盡力氣,往天空一揚,大喊”這些詞來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時的快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