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領會“嚼”字在口語與書面語中的不同讀法;通過教師范寫,學生書空與練寫結合的方法,牢記“嚼”字字形。
2、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3、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難點:
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解課題,走近林海音
1、板書課題,請生念課題。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這個題目很奇怪。由這個題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學生說,師點評。
2、師:一個題目,三個關鍵詞,這其中到底包含著什么呢?我相信學了課文之后,我們一定能更明白。
3、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課后“資料袋”中有關于她和這篇課文的介紹,大家讀讀,看看,我們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構文本,歷數童年事
1、師:是呀,《城南舊事》是一本自傳體小說,而《冬陽·童年·駱駝隊》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傳,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實就是林海音,而這文章就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林海音的回憶,隨著她的思緒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請學生自己讀讀課文,看文中回憶了小英子的哪幾個有關駱駝的片斷。
生自讀。
3、交流
板書:學咀嚼(相機指導“嚼”字字形,請學生把“學咀嚼”寫在相應段落的旁邊;相機指導學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處用了這個“嚼”字地方,了解其口語、書面語的不同讀音。)
談駝鈴
剪駝毛
念駱駝
三、沉浸往事,解讀林海音
1、師: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憶。幾十年來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讀到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讀一讀,并做上讀書記號,可以是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標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寫下自己一時的感受……
學生自讀。
2、交流“學咀嚼”
(1)請研讀了“學咀嚼”這件事的同學舉手示意。
(2)請生讀這個自然段,學生一起讀讀。
(3)請生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預設:①讀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嗎?(眼睛直視一樣事物,一動不動,目不轉睛。)
是什么讓她“呆”了?
b.請生讀好關于駱駝的描寫。體會她觀察的仔細,體會“那樣”中的情感色彩。
c.師:看著看著,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學著駱駝——也咀嚼起來。
想象當時小英子的神情,討論這“呆”還是我們平時講的意思嗎。
齊讀本段。
d.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請學生看插圖,猜測小英子大概幾歲了。
體會小孩子的好奇、專注。
e.師: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對什么東西都充滿好奇的時候,看到從沒看到的駱駝,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過去,如今她還會因為駱駝而看呆嗎?她還會在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嗎?課文中哪兒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