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寫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一個特定的環境,追憶了自己童年視角中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朧,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深深懷念之情。
課文中所攫取的幾個生活片斷:學駱駝咀嚼;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追問駱駝的去處,作者觀察細致,敘寫生動,充滿情趣與童趣,讀來回味無窮。
課題是全文的文眼,“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畫面都有著深深地感懷。雖然這些生活片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但文本本身對學生仍有較大的吸引力。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關注到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之所在。林海音的童年與駱駝隊緊緊相連。是駱駝隊的到來,讓她的童年有了更多美好回憶。像文中有那么一段:“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而且咀嚼的時候,白沫沾在胡須上……”林海音看得是那么投入,甚至也不由自主地跟著駱駝咀嚼起來。可見作者正是通過對駱駝咀嚼的樣子的描寫,及自己的反應來表達駱駝給她單調的生活帶來的趣味,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小女孩。這幾個生活片斷能讓學生體會到駱駝給作者帶來的快樂,因而作者對駱駝有著特殊的感情,這份感情,也正是對童年的懷念。
教材理清了,文章的主旨也越來越明朗起來,進而發現了課題中所蘊含著的妙不可言的意義。于是,根據我的理解就設計了這樣兩課時。第一課時: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寫了哪四個片斷,第二課時:品味幾個片斷,并抓住課文結尾部分的一段話:“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反復誦讀,體會作者對童年一去不復返的傷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在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與思維能力,邊讀邊想邊悟,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當中,仿佛身臨其境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聽到緩緩悅耳的駝鈴聲,并進行移情體驗,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學情分析】:
文中所描述的這些生活片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但文本本身對學生仍有較大的吸引力。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關注到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之所在,調動學生平時對生活的感知和童趣。正因為本文是一種回憶,因此我們在教學上也應循著一條“憶”的線索展開教學,娓娓敘來、細細品之,營造一種溫婉的課堂意境。另外,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語言材質,應該讓學生反復品賞咀嚼誦讀,并展開想象,體會林海音的感情,達到和諧共鳴。重點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兩自然段。一是讓學生感受作者優美厚實的語言表達;,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真摯的情感;三是這些句子特別適合朗讀訓練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