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它是三首古詩中的一首,《舟過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寫漁童行舟過江,以傘作帆,張傘使風時天真、活潑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全詩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生動描寫了兒童的稚氣行為。既展現了兩個小漁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從中也流露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結合本單元“永遠的童年”的主題,學習本首詩,一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詞大意,從而體會詩中有畫、詩中有情。二是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正確認識兩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這一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
2、通過看注釋,邊讀詩邊想象詩中情景,能感知詩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意思。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
3、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熏陶。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為廣泛,想象力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他們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對課外延伸、擴展、深化方面還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我準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體會,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于點撥,以啟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童真、童趣,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讀、思結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學法中主要體現情景教學法、朗讀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師生互動等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組教材的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童詩接龍,引發童心
開課伊始,課件出示七句有關寫兒童的古詩詞,師生互動進行古詩接龍,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一邊讓學生感受著童趣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 品讀詩歌,感知童心
在此環節中,重點是品讀詩歌。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反復讀詩,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引導學生在讀詩中想象畫面,根據詩句想象出隱藏在詩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學生能達到入情入境的朗讀、講解詩意。并在讀詩中感悟詩人所表達的童樂、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