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案
一、出示圖片,引生入境上課前,出示有關課文背景的戈壁圖片。
師:這里常年干旱,草木難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澆注過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見過水滴的河床,真是滿目荒涼,荒不忍睹,這里就是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話,你會送一個什么詞給它?(荒涼、茫茫、渾黃一體)可以說這里的環境相當惡劣。(板書:環境惡劣)
師:咱們今天要學習的白楊就生活在這樣艱難的環境當中,請大家齊讀課題----《白楊》。
師:翻開課本第10頁,回顧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寫下了自己對白楊樹的看法,誰來說一說你寫的內容。(點生談感受)
師:你們的描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楊像衛士一樣守衛著邊疆。
二、通過對話,了解白楊
師:文章究竟是怎樣具體描寫白楊的呢?請同學們先自由組合讀讀父子三人的對話。(點人讀)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從父子三人的對話中你了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可以畫畫有關的句子。
師:從孩子們的對話中,你了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高、直、像大傘)
師:多么高大挺拔的樹!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唯有一排白楊從眼前閃過,給旅客們帶來意外的驚喜,難怪兄妹倆會展開爭辯。
師:看著可愛的小兒女在爭論,文中的父親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呢?自由讀一讀爸爸的話。(出示小黑板)(點人讀)
師:我聽出來你剛才強調了“哪兒”這個詞,想象一下,白楊樹可能生長在哪兒?
師:那請你試著把它填進去,讀給大家聽。(白楊樹還可能生長在哪些地方?請你用相同的方法填進去讀一讀)
eg: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我們的校園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城市綠化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的確,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山區還是戈壁,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它的生命力實在是太頑強了,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除此之外,爸爸的話讓大家對白楊還有哪些認識?(生談到白楊不懼任何自然災害,不怕任何困難的環境。板書:不畏困境)
師:同學們:
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它恨不得將白楊連根拔起,以顯示它有多么大的威力,而咱們的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它想將白楊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可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持續數月的干旱來了,它那裂開的大口想吞噬掉白楊,可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拳頭大小的冰雹來了,砸在白楊身上可疼了,可我們的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在這茫茫的大戈壁上,大風起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連大沙丘也會移動位置,而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白楊樹卻毫不畏懼地守衛著千里邊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爸爸的話。(大家試著背一背,點人背)
三、尋找共性,理解手法
師:爸爸僅僅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可是,他們不知道什么呢?誰來替他們說說?(新疆究竟是什么樣的?爸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去?爸媽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