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自讀感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自然風光。
2、技能目標:
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品味積累優美的語言。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風光,體會草原的美。
2、教學難點:
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說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
(想)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
課件展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欣賞。
學生談感受。
是啊,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族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作家老舍先生走進內蒙古草原,一起欣賞那里美麗的景色。
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想象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談談自己的感受。
3、質疑問難,自主、合作、探究:
⑴ 讀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⑵ 小組討論。
⑶ 全班交流,共同研討小組未解決的問題:
① 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 ?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 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4、品位賞析:
⑴ 老舍先生不愧為一代語言大師,他的語言那么優美,你喜歡第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