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語文第十一冊第十六課草原
第一課時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的特點。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么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草原)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六課《草原》(板書課題)
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以及草原風光圖)
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動聽的歌曲,聽著這樣的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聽著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草原。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第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
二、研究學習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第一段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師范讀)
2、學生交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天空 明朗 可愛
草地 一碧千里
小丘 馬 牛 羊
3、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不理解的詞語先讓同學們自己解決,重點指導理解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的意思。
勾勒:用線勾邊。
渲染:用顏色直接涂抹。
讓學生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與渲染的意思。
過渡: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閱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學生富有地朗讀課文)
現在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研讀課文
1、現在,請同學們推選一位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讀第一段,他讀的時候,其他同學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了寫自然風光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2、評價指名讀得怎么樣?
3、交流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
幻燈片出示: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4、第一句話,他說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句話告訴我們:作者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干什么?能概括一下嗎?(板書: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