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說課稿
我的說課稿——草原
以下是我參加本次說課大賽的說課稿,有些朋友向我借閱,現在我就把它發在博客上,希望你們能喜歡。
《草原》說課稿
04教本(三)楊菲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草原一文的說課設計,草原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開篇之作,在單元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將以兩個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將進行全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將從五個方面展開,分別是: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先來說說教材。
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學習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并升華為民族情,同時激發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為本組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著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 認知目標:掌握14個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
2、 技能目標:揣摩、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
3、 情感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叢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2)教學重、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叢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二、教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只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三、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畫畫,議議.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