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
生:(齊答)哭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把志愿軍看成是最親最親的人,所以落淚了。
生:因為志愿軍叔叔和小金花相處了八年,小金花與志愿軍生活在一起,還把志愿軍叔叔當作親人,現在親人要走了,所以小金花落淚了。
師:是啊!八年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共同生活,親如一家。在戰場上,并肩戰斗,出生入死。為了抗美援朝,不少志愿軍叔叔在朝鮮的國土上流血犧牲,現在親人要走了,想到這一切,小金花會不落淚嗎?
生:(齊):不會。
師:現在小金花哭著前來送行,那我們該對她說什么呢?
生:(學生自己練習讀第二段開頭那個“告別”片斷。)
生:(一男生表情朗讀這片斷。)
師:我們應像對小妹妹說話一樣,親切、自然,勸她別難過。(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讀得好!現在我們來聽“大嫂為志愿軍挖野菜”這件事的課文錄音。(老師放該段的課文錄音,同學們專心地聽。)
師:大嫂跑到哪里為志愿軍叔叔挖野菜?
生:大嫂跑到前沿陣地為志愿軍叔叔挖野菜。
師:你從“前沿陣地”想到了什么?
生:我從“前沿陣地”想到大嫂是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叔叔挖野菜的。
生:我想到前沿陣地是個十分危險的地方。
生:前沿陣地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是兩軍對壘的地方。
生:在前沿陣地挖野菜,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生:我從這詞體會到大嫂是不顧危險,去挖野菜的。
生:大嫂是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挖野菜的。
生:大嫂挖野菜時,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抓住重點詞語“大做文章”,可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師:從這可看出大嫂把志愿軍當成自己的親人,關心志愿軍勝過關心自己,為了給志愿軍挖野菜,她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失去了雙腳。(打出幻燈片7“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生:(一學生讀這句子。)
師:“代價”在課文中指什么?
生:是指大嫂為給志愿軍挖野菜而失去了雙腳。
師:這個反問句肯定了什么?
生:肯定了大嫂為志愿軍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足以表達大嫂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生:大嫂為給志愿軍挖野菜而失去了雙腳,充分表達了大嫂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讀這句子。
(學生自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這句子。)
師:現在志愿軍要回國了,看!大嫂背著小孩,架著雙拐趕來送行了,她已經送了幾十里了,仍不愿往回走。我們該對她說什么呢?請聽第三段開頭的“告別”片斷的錄音。
〔適時的導語加播放課文錄音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
生:(一學生朗讀該片斷,讀得情真意切)
師:(老師指著左邊的板書)看,這些就是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的事,就是這些嗎?
生:不是,還有很多、很多。
師:對!課文只選取了幾件有代表性的事來寫。為了幫助志愿軍,朝鮮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大娘為志愿軍送打糕,累得——
生:昏倒在路旁。
師:(板書:昏倒地路旁。)大娘為救志愿軍的傷員,而——
生:失去小孫孫。
師:(板書:失去小孫孫)小金花為救志愿軍的偵察員,而——
生:失去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