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眾的情懷。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描寫人物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體會毛主席關心,熱愛人民群眾的高尚品質,激發學生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同時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人物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與設想】
這本文的敘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按課文前面“導讀”要求,安排學生自讀課文,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抓住細節描寫,扣住具體的詞,句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人物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毛主席是誰嗎他就是領導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領袖,有一首歌叫《東方紅》,唱的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這首歌沒有專業的詞曲作家,是陜北的一位老農發自內心唱出來,唱出了陜北,唱遍了全中國。它的豐功偉績,說也說不完。這篇課文,講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從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的途中,發生在“花山”的幾件小事。
邊說邊板書:
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要求同學們用本單元學過的學習方法獨立閱讀課文,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三、指導學習步驟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3、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4、帶著課后問題,精讀課文,思考答案。
四、學生按學習步驟自學
前20分鐘獨立學習,然后用10分鐘時間安排兩人一組討論。這30分鐘的時間里,教師要巡視教室,發現個別問題,予以解決。
五、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你解決了哪些生字,新詞:
理解春夏之交,夜以繼日,操勞,干擾,誠懇,簸箕,為難,拘束等詞語。
2、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表現了什么中心思想?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
(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畫了哪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⑴ 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⑵ 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⑶ “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
⑷ 一位老人細細地端詳著毛主席,說:“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