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毛澤東普通群眾的情懷。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描寫人物方法。
二、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人物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毛澤東在花山的三件事,體會毛澤東關心、熱愛人民群眾的高尚品質,激發學生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⑴板書課題:“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時候去過花山?
⑵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交流已有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3、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幾件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請群眾回來碾米,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幫群眾推碾子)
(三)、細讀感受
1、默讀思考:你從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畫出來,在旁邊簡略地寫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請群眾回來碾米
a、引導學生抓住細節來談感受
“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么沒動靜
了呢?”“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
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說明毛主席十分注意體察民情,它不僅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而且惦記著普通
群眾的日常生活瑣事)
b、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細細體會
“毛主席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了”引導學生抓住“皺了皺眉”、“又放下了”
體會,此時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關心群眾)
⑵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
引導學生思考:毛主席為什么讓警衛員給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樣說服警衛員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衛員的那一段話來體會: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二是革命。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它擺在特殊位置上。(說明毛主席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眾打成一片。)
c、 幫群眾推碾子
學生自由談感受,重點理解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老人為什么會說出這
樣的話。
(說明老人還沒有完全認出毛主席來,但是他可能聽到過有關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過不少類似的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的領導干部,所以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3、總結全文: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的群眾。
(四)課外延伸
讓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有關毛主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對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書設計
28毛主席在花山
請 碾米; 勸 喝茶; 幫 推碾
關心群眾,為群眾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