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處處埋忠骨 (教案)
教學目標:1、 認識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 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中國近代史。
2、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導入課文。
1.出示毛澤東少年時所作的詩: ▲幻燈二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zhǐ)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自由讀。
2、你讀明白,毛澤東當時有怎么樣的志向?
提名說——學成名,
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這是何等的豪情呀。
(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
理解了這首詩,再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更加豪情萬丈!
3、毛澤東很善于用詩詞表情自己的寬闊的胸襟和內心豐富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如此,學習了前面兩篇課文,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不過,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毛澤東的情感世界。
出示課題:青山處處埋忠骨——讀
何須馬革裹尸還。
今天的課題有點特別,用詩句作題目。
那大家理解這兩句詩呢?
剛學課文,就能讀懂這么多,真不簡單。
理解“忠骨”——為祖國,為人民,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
這兩句詩選自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那毛澤東要用這兩句表達什么意思呢?
三、自主閱讀,讀通全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準,課文讀通。
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不簡單那,讀了一遍就說得這么好。
簡單地概括一下。
3、這兩位同學的回答都包含一份電報,這份電報內容是說什么?
他的回電意思是說什么?把岸英葬在朝鮮。
毛澤東收到的三份電報和他的一封回電就組成了這篇文章的結構。
四、個性閱讀,自主感知
(一)學習第一份電報,感受主席失主之痛。
1、出示第一份電報。 ▲幻燈三
指名讀電文。
這封電報出現了一個詞兒,叫“勛鑒”,這份電報是誰發給誰的?
(給德高望重的人看的,就叫勛鑒)
“殉職”——因工而犧牲的人
2、從這份電報你覺得“岸英”是個怎么的人?▲幻燈四、五
3、岸英犧牲時,他才年僅28歲,當時毛澤東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但是人毅然把他的孩子送到朝鮮戰場去。作為一個主席他為什么要把自己的愛子送到危險的朝鮮戰場呢?
出示主席的一段話。 ▲幻燈六
4、可是岸英這一去卻成了永別,主席對面失去愛子,心情怎么樣?請讀課文,把表達毛澤東當時心情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幻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