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 認識9個生字。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
2、有感情的朗讀文中表現毛澤東悲痛的神態、動作、心里描寫。
3、圍繞主席“常人情懷,偉人胸懷”想象晚上寫批示時神態、動作、心理的內容,并寫一小段話。
【教學準備】查閱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經過、結果、偉大意義,了解毛岸英個人及赴朝的緣由、犧牲時的實情實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線索】三封電報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初悟課題意思。
師:在《長征》中,毛澤東藐視一切困難,積極樂觀的的胸懷,另我們敬佩不已,無限敬仰。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內心,去感受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的情感。請讀課題。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
師:誰懂這句話的意思?
生:青山到處可以埋葬英雄。
師:(出示: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為什么一定 馬皮包 回家鄉
這是清代的一位詩人龔自珍的詩句。
師: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我們再讀這句詩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再讀一遍,讀出革命者血灑疆場,無怨無悔的氣概。
生朗讀。
三、讀通課文,知曉三封“電報”
師:課題是毛澤東收到三封電報以后回電的內容。我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9個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用( )標出每封電報的內容。
學生朗讀課文,邊聽邊訂正學生讀錯的字音,如“躊躇”;同時解答“躊躇”、“黯然”、“勛鑒”等詞語的意思,其間又標出每封電報的內容。
三、學習課文,體會主席情懷。
師:請看第一封電報。
出示
主席勛鑒:
今晨,我志司指揮部遭敵機狂轟濫炸,洪學智。毛岸英將我送入安全地域。爾后。岸英又返回指揮部取作戰圖。慌中未能勸告住他,致使敵機的汽油彈擊中。主席的兒子、我們“志司”的好參謀岸英同志為了人民的事業光榮殉職……
一位同學朗讀。
師:(板書:聞噩耗)聽聞噩耗以后,主席萬分悲痛。我們一起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至第四自然段的內容中的“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師:(出示)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師:你們體會到了什么?請抓住關鍵詞語體會。
生:主席無限的痛苦。整整一天沒有說話,他不想說,只想哭,只想一個人靜靜呆一會兒。
生:主席不想說話,還要不斷吸煙,用吸煙的辦法擺脫自己的痛苦。
生:主席一口也不想吃,滿心中都是失去兒子的痛苦。
生:主席痛苦極了,他不相信兒子已經死了,一定在邊吸煙邊在回憶和兒子在一起的情景。
師:你們了解岸英嗎?找到書上句子。
生:毛岸英是毛澤東的大兒子,當年地下黨同志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后來送到蘇聯留學,又到農村鍛煉,現在又來到了戰場。
師:(補充資料,出示主席與岸英一起合影的圖片)主席有三個兒子,五歲的岸青流浪街頭的時候被警察打傷頭部,一直治療,岸龍在戰爭中不幸失蹤,再無信息。長子岸英,受盡了苦難才回到主席身邊。(出示地圖)可是美國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鮮,想消滅了朝鮮以后,進攻中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派彭德懷帶領自己的兒子和幾十萬志愿軍的指揮下同朝鮮人民軍隊并肩作戰,主席多么希望經過朝鮮戰場上鍛煉后回來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 岸英同志為了人民的事業光榮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