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設計意圖】“上之所好,下必興焉。”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升僅僅靠課堂是很難完成的。對于五年級的學生,預習作業的設計應成為語文常規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在的語文課堂缺少“靜心地讀書和沉思默想”,在課堂上我們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抓住訓練點,進行深層體會。語文課上美妙的語言,精準的提問,適度的點撥,深情的誦讀,融洽的交流這種靈動之美是我們所追求的。
【預設目標】
1、認識8個生字,了解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心理,培養學生語感。
3、學習偉大領袖毛澤東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通過主席悲痛、復雜的心理活動描寫,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這是本文的一大難點。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相關資料;
2、查找“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出處及意思;
3、搜集毛澤東一家為了中國革命勝利而犧牲的六位烈士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預設過程】
一、激qing導入,簡介背景
(一)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兩篇課文《七律.長征》和《開國大典》,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不過,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毛澤東的情感世界。(板書并齊讀課題:青山處處埋忠骨)
(二)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能說說對題目的理解嗎?
“青山”指的是長有樹木野草的山,“處處”是到處的意思,“埋”是埋葬,“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遺體。那你知道這兒是指誰的遺體嗎?(毛岸英)。題目的意思是:只要是有樹木的山上都可以埋毛岸英的遺體的。
你對毛岸英這個人物了解多少呢?
(三)展示預習成果:簡介背景——抗美援朝
(四)師小結:是啊,有多少在抗美援朝中為了保家衛國浴血奮戰而犧牲的中華兒女啊!他們長眠朝鮮,永垂千史!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盡管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富有教育意義。但它畢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段距離,如果學生不了解抗美援朝那段歷史,很難深入理解文本。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資料。這樣能更好地感悟毛岸英烈士犧牲的意義。】
二、自主閱讀,讀通全文
(一)過渡:來讓我們打開課文,讀讀這個故事吧!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次,不理解的詞可標上記號。
(二)反饋自學情況:
讀字詞:擬定、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勛鑒
讀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三)提出不懂的生詞,結合預習和全班討論交流解決。
殉職:因公務而犧牲。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勛鑒: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于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后。鑒,審查,看;勛,功德,功勞。勛鑒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四)在四人小組內分段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互相幫助,糾正出現的問題。
三、個性閱讀,自主感知
(一)以三封電報為線索,理清全文
1、文中講到了三封電報,請用( )標出每封電報的內容。
2、交流:
第一封電報——聞噩耗
(1)讀課文,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主席此時內心的感受嗎?(悲痛、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