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處處埋忠骨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1950年,美國入侵朝鮮,并把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為此,我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并取得了勝利。然而,在這場戰爭中,我國人民志愿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12萬志愿軍戰士永遠地長眠在了朝鮮那塊土地。其中,就有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青山處處埋忠骨 讀題
二、初讀課文
1、打開課本,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檢查詞語:
擬定 勛鑒 殉職 奔赴 躊躇 眷戀
黯然神傷 喃喃自語 原封不動 馬革裹尸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4、主席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同學們,中國人最講究"魂歸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這樣輕易地放棄了這段父子情嗎?
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主席的失子之痛?
三、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劃出具體體現主席痛苦的句子。
2、交流感受。
(1)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這是對主席動作的描寫,可這里只有一個動作,那就是吸煙。
為什么對桌子上的飯菜也要進行細致的描寫?
(體會要點:慈父毛澤東此時已是近60歲的老人了,老來痛失愛子,使他悲痛欲絕.)
指導朗讀。
(2)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
你能補充一下省略號的內容嗎?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抓住"喃喃緊鎖眉頭"。這是主席發自內心的對兒子的呼喚,希望他能回來,回到自己的身邊。
(4)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怎樣的叫"強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別人面前,他必須保持冷靜,甚至還不能把悲傷的情緒影響別人,從"強忍"這個詞我們似乎看到了淚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毛澤東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場時,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5)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
躊躇什么意思? 他在猶豫什么? 聽聽主席內心的獨白。
(6) "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有我們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