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四、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步驟師 生 活 動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詩歌朗誦,討論交流
四、精讀課文,梳理內容
五、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特殊的日子嗎? 1997年7月1日。對,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2.教師板書課題。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3.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
4.默讀課文,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成員討論研究。
1.學生讀詩后,同學間評價,教師做出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2.交流:通過朗讀詩歌,了解到了什么,還有哪些仍不明白。
3.文中多次提到“最后一分鐘”,分別在哪些地方?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讀第1節詩歌,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的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用你的朗讀表達這種情感。
激動無比的
2.讀第2、3節,思考: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領土、主權的回歸。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中要透出自豪、激動、喜悅的語氣。
3.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朗讀這一部分呢?
急切、盼望
4.教師播放課件中的詩歌朗讀,同學們隨著課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1.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中國強大了,祖國的領土更加完整了,中國人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2.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激情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學習詩歌,運用已有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詞以及詩歌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通過資料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七、板書設計:24. 最后一分鐘 自豪最后一分鐘 喜悅 美好祝愿 激動八、課后反思: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的教學以“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引導學生讀悟結合,研讀課文,感悟那些過去充沛的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詩激情,以讀促說,直抒胸臆,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