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了解寫作背景
1、(板書:長征),同學們,你們知道長征嗎?
2、(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3、(板書:七律)齊讀課題。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七律是體裁。
簡介:“七律”是近代詩的一種,每句七個字,每首八句。每兩個句子為一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二、初讀,感受長征艱難
1、自讀全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交流釋疑。
2、指讀全詩,想想詩中哪一句話概括了全詩的內容。(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相機出現“遠征難”、)
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詩中作者用一個詞來概括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數不勝數的艱難險阻,(相機出示“萬水千山”)
5、對此,紅軍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顯紅“不怕”“只等閑”)
6、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的意思,指導朗讀。
三、品讀,體會“不怕”氣概
1、首聯兩句總領全文。
2、紅軍在長征中走過了“千山萬水”,遇到了“千難萬險”,在這首詩中,作者具體選取了紅軍遇到的哪些困難?(翻越五嶺、烏蒙山、渡金沙江、奪瀘定橋、過岷山)
3、在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千難萬險中,作者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千難萬險”。請同學們自讀二、三、四聯,從哪些詞語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4、交流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F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連綿起伏,綿延不絕,重巒疊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