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習作七 人教版五上
學習目標:通過寫讀后感,提高學生閱讀和作文能力,增長見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課前準備:收集相關資料,如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以及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故事。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民族的恥辱歷史、侵略者們的殘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難、烈士們的光輝事跡,把一幕幕鮮活的、觸動人心的中國近代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想同學們和我一樣,很想把讀書后的感受寫下來,這就是我們習作類型之一——讀后感。其實讀后感不僅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也可以是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感想。
二、自讀閱讀提示,了解寫好讀后感的方法
1、大家看屏幕,默讀提示,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看看這次習作的要求:讀了文章、書籍,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后感。寫讀后感,“讀”是基礎,要讀懂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感”是重點,要著重寫出自己的感受,不宜過多地重復作品的內容。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資料。)
2、讀后交流:
⑴ 什么是讀后感?(讀了文章、書籍,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后感。)
⑵ 如何才能寫好讀后感?
預設:
1、“讀”是基礎,只有仔細地閱讀,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體驗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能有感而發寫好讀后感。
2、“感”是重點,要著重寫出自己的感受,不宜過多地重復作品的內容。
3、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資料。自學閱讀提示,讓學生自主提煉寫好讀后感的方法,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為習作做了良好的鋪墊。
4、點撥:
平時在閱讀文章或書籍時,可以在文旁圈點批注,隨時記下瞬間的思考與感受,遇到相關的資料也可以隨時積累下來,為寫好讀后感做好閱讀等方面的準備。
三、讀悟寫作方法
1、自由讀例文《圓明園的毀滅》,用不同符號畫出哪些是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關課外資料?
2、小組交流,總結讀后感應怎樣寫.
⑴ 緊扣原文,抓住重點:(板書)
讀后感的“感”,必須是從原文引發出來的感想、體會,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應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上來發表議論。
⑵ 聯系實際,情感真實:(板書)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實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這才激發了“感”。所以,寫讀后感一定要聯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聯系實際一定要實事求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忌說假話、空話、套話。
⑶ 敘議結合,以“感”為主:(板書)
讀后感屬議論文范圍,但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常用的寫法是夾敘夾議。可以適當引用原文中對自己教育最大、體會最深的章節、句段或人物的語言、精彩的場面等,在此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資料。另外,恰當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名言警句、古詩文名句和諺語等,也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