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講六班五個戰士誘敵上山,痛殲敵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講五個戰士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講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殲敵。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講五壯士英勇壯烈地跳下深谷。
全文記敘的順序可以概括為:接受任務→痛殲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進犯”、“奉命”、“居高臨下”、“相繼”、“斬釘截鐵”等詞語的意思,能辨析“掩護”和“保護”、“打擊”和“痛擊”、“屹立”和“站立”的不同含義。
3、感受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不惜為祖國為人民的利益壯烈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第五段,理解幾個比喻句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1、從《狼牙山五壯士》這個課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2、為什么不用“戰士”,而用“壯士”?用“壯”字組詞。(壯舉、壯烈、壯言、壯行……)什么樣的人叫做壯士?五壯士“壯”在哪里?
3、初讀課文,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4、反饋:
勇敢地獻出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壯士。同學們看《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除了告訴我們地點和人,還暗含著什么?看得出來嗎?
二、速讀課文,理清段落
1、課文重點寫了五壯士的一件什么事?
2、圍繞這件事,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了哪些材料?
3、快速讀課文,思考上述問題。
4、板書:
5、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抓“壯”讀文,領悟重點
1、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五壯士的“壯”字呢?
2、快速讀課文,思考:
五壯士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掩護任務的?這說明了什么?
五壯士是怎樣誘敵上山,英勇殺敵的?表觀了什么?
準備轉移時,擺在五壯士面前的是兩條什么樣的路?他們選擇了哪一條?為什么?
3、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后,是怎樣高喊著口號與英勇跳崖的?這表現了什么?
4、小結:
“壯士”的“壯志”──敵眾我寡,勇于受任。
“壯士”的“壯行”──誘敵上山,英勇殲滅。
“壯士”的“壯舉”──完成任務,舍身跳崖。
“壯士”的“壯語”──高呼口號,視死如歸。
“壯士”的“壯氣”──為國捐軀,浩氣長存。
四、抓重點詞句,體會五壯士的精神
1、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