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4
【教材理解】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第六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面,讓我們感受其中的深沉與寬廣。學生的生活中,父母的愛,也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此次口語交際的教材中,安排體現了三個層次:先通過出示生活中家長教育孩子的幾個典型事例,引出話題,讓學生評說,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把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并談談看法。最后是給爸爸媽媽講三個小故事,請父母談看法,促使父母正確教育孩子。
同樣的口語交際主題,在三年級下冊中出現過。但這次“口語交際”的編排意圖,在認識及能力層面上有了明顯的提升:不僅要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更要學會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意義的父愛母愛,能根據具體的事例,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習與父母坦誠地溝通交流,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形成和諧的家庭育人氛圍。
【設計意圖】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交流與溝通,引導學生說出心里話,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真誠地與父母交流溝通,學會感受、理解并回報父母的愛。根據話題內容,合理創設情境,通過“辨析評說、情景演繹、同伴互助”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練習,暢所欲言。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進行有效評價,逐步規范口語表達,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習慣,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學習目標】
1、在創設情境、聯系生活的交流溝通中,懂得在感受、理解父母的愛的同時,學習坦誠地與父母交流溝通。
2、能清楚地訴說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傾聽別人的訴說,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進一步培養積極參與、真誠交流、流暢表達等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流程】
一、辨析評說,情景演繹,理解正確的父愛母愛
1、談話導入。
2、閱讀材料,辨析評說:
⑴ 媽媽很愛劉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讓明明做,連書包都是媽媽整理。有一次,媽媽出差了,幾天不在家。明明上學不是忘了帶文具盒,就是忘了帶作業本。
⑵ 馮剛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試結束,是他最害怕的時候,因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訓斥。爸爸每次罵完他,總是說:我愛你,才會這樣嚴格要求你。
⑶ 李路杰對什么東西都很好奇,喜歡動手試一試。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電話機拆了,卻再也裝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沒有批評他,而是親切地說:“既然你能拆開,就一定能把它裝起來。”在父親的鼓勵下,李路杰終于把電話機裝好了。
讀了這些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同桌交流后,組織集體交流。交流中,組織開展評議,引導學生用規范的語言,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3、情景演繹:
如果你是劉明明、馮剛,會怎么與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選擇其中一份材料,想想:這個同學該怎么說?或同桌分好角色,演演母子倆或父子倆的對話。學生練習后,組織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評價。適時小結。
二、聯系生活,訴說故事,學會感受、理解與溝通
1、生活中,你和爸爸媽媽之間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請組成四人小組,說說自己的事例,請同學評說評說,這是怎樣的一種愛,或幫你想想與父母交流溝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