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2、懂得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五壯士英勇殲敵、壯烈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解放軍的一個連隊,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天早晨點名時,喊“馬寶玉、葛振林……”一片肅靜,沒有人應聲,直到點到第六名戰士的姓名時,才有人答“到”。原來,這個英雄連隊的五位戰士,在抗日戰爭中曾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頌歌。
(出示課件并板題。)
二、初讀感知課文
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講述這件事的?
(學生說,教師板畫。)
三、講讀重點段落
課文中講到戰士們幾次完成掩護任務,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哪一次作為重點來寫?
學習一、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以較快速度默讀描寫第一次完成任務的段落(一、二段),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說說你從句子中知道了什么?并想想文中是抓住人物的哪幾方面進行描寫?用不同符號標出(動作●、神態△、語言~、心理_)。
2、讀后學生自由匯報。
3、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勇敢、機智、沉著不慌張,也看到了對日寇的強烈憤恨。課文是通過什么對人物進行描寫來具體表現他們機智勇敢的?
(動作、神態,抓特點進行描寫。)
板書:
機智勇敢。4、小結:
不錯,五位壯士正是帶著對人民的熱愛,對侵略者的憤恨,機智勇敢地進行著戰斗。那么他們掩護任務完成了嗎?你從哪看出來的?
5、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把五壯士的機智勇敢和對侵略者的憤恨體現出來。
學習第三自然段:
1、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請大家分析一下,在這兩條路分別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較快地閱讀第三自然段并自由發言。
2、課件出示,重點分析:
⑴ 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_____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斬釘截鐵”的意思是_____。這個句子表現了五壯士保護_____、殲滅_____的堅定不移的_____和勇于自我_____的崇高精神。)
⑵ 戰士們熱血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戰士們除了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還知道什么?)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以較快速度自由讀第四、五自然段,五壯士在狼牙山主峰是怎樣英勇殲敵的?邊讀邊想像,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并把最令你感動的句子畫出來,說說你從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3、課件出示,重點分析:
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石頭像雹子一樣”是把___比___。形容砸向敵人的石頭像__一樣多。)他們都懷著對敵人的仇恨和對人民的熱愛,所以石子砸下去又多又快又狠。充分體現壯士們英勇殺敵的決心和中華民族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