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體會到愛與信任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體會文章表現的父愛的偉大及執著信念的堅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父愛、母愛是人世間最高尚、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古今中外無數名家以其為題材創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許多讀者。我們剛從《秋天的懷念》一文中體會到了母愛的溫柔與細膩,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漢林描寫的一個發生在地震中的傳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親的偉大與深沉。
1、正音:
結合《叢書》p96,“讀準帶點的字,在正確的讀音下畫上橫線。”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板書課題,了解略讀課文的讀書要求:
請一學生讀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歸納板書:
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二、自讀自悟
(要求帶著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自讀課文。)
三、交流感悟
1、討論理解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導學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點。
(當歸納地點時,簡單介紹洛杉機,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⑵ 學生匯報: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學生根據四要素進行概括。)
2、討論理解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⑴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明確要求:可以提問題,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組一起感情朗讀。人人參與,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相關語句,了解父親當時所處的環境。(通過此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親不顧個人安危營救兒子,更能突出父親的偉大。)
① 師:我們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要求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繪。)
② 結合平時你們了解到的地震的相關知識,說說這里的處境危險嗎?
(讓學生知道當時處境之危險,隨時都會發生。)
③ 學習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師:你從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語句體會到父親的偉大?
(讓學生找出文章的語句、段落,匯報小組學習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并加以梳理歸納,為下面的深入分析,體會父親了不起做鋪墊。)
⑶ 結合學生匯報,學習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親為救兒子不顧危險。)
① 父親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發表看法,知道父親冒著隨時會危險,置生死于度外,從而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② 什么動力使父親在一片廢墟中去尋找自己的兒子呢?
(引導學生發表看法,理解支撐父親所作所為的是信念。)
③ 朗讀指導。
⑷ 結合學生匯報,學習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親救兒子的堅定而執著的信念。)
① 父親了不起在哪里?
(引導學生抓住語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救火、警察提醒他有危險,但他堅持在廢墟中挖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