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于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后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采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系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并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里,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里?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間扛著精神的壓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設計理念:“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賞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巧改課題,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并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在實際教學中,安排出足夠的空間,在創造中生成精彩,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是師生間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對話。這種預設僅僅是粗線條的設計,教師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隨學生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預案,這樣才是真實的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