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漢字王國 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部分活動計劃
設計者:賴永瑜 審稿者:林永添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了解倉頡造字的過程,懂得甲骨文的發現對研究漢字演變歷史的意義,使學生感受到漢字諧音和字謎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努力認真地學習漢字,正確掌握和使用漢字,欣賞和學習漢字的書法,同時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
2、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到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3、通過活動,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活動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收集有趣的字謎。
2、收集有趣的諧音。
3、收集倉頡造字的歷史資料。
4、了解“冊”“典”“刪”等字的來歷。
5、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
6、尋找錯別字、不規范字做好“啄木鳥”頭飾。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要求其他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學生1:漢字數量很大,《漢語大字典》選收了約56000字。
學生2:筆畫最多的字是“齉”,共36筆。
學生3:9筆的字數量最多。
學生4:“的”字用得最多,大約每25個字就要遇到一個。
學生5:最常用的字有6ooo個左右。
學生6:漢字很有趣,可以猜字謎。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節意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扎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為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
生1:倉頡,稱蒼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曾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為“造字圣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臺,史學家認為倉頡生于斯,葬于斯。
生2: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圣人,孝順的圣人,而倉頡是文圣人,項羽則是武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