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體會到愛與信任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教學重難點:通過讀課文,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
教學準備:散文《背影》、古詩《游子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情導入:(教師板書:地震)
1.師:同學們看到地震一詞,你會想到什么?
2.請同學們講述在四川大地震中發生最讓你感動的畫面?
3.揭示課題
過渡:是啊,地震就是這樣殘酷,這樣無情,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一次災難都顯現著人性的光輝,同樣,在美國洛杉機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對父子也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生字詞。(出示生字詞)
(1)指名學生領讀。
(2) 開火車讀。
(3)交流收獲
3、播放地震場景視頻
學生用一個詞形容你的感受!
師:就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中有這樣一對父子,請你快速瀏覽課文,說說在這對父子之間發生了怎樣一件事!
三、再讀課文,重點認知
師:你們覺得這是怎樣一對父子?(板書:了不起)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
1.師:為什么這是個了不起的父親?(板書:父親)
重點品讀這句話
(1)“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理解為什么作者要寫“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而不直接寫“36小時”體會父親尋找兒子過程的漫長及艱難;讓學生想象父親當時的樣子,感受父親的艱難和偉大,以及聯系上下文體會父親為什么能這樣堅持下去!)(板書: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2)通過教師范讀、引讀、配樂讀等形式,品讀這句話。
2.請同學們把書端好,教師和學生配合朗讀父親找到兒子后的對話(課文12-23自然段)
師:這是個什么樣的兒子?(板書:兒子)為什么說這是個了不起的兒子,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a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從中體會兒子的堅強和鎮定,以及對父親的信任)
b“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體會兒子身上舍己為人的精神以及他讀一父親的信任。)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1)齊讀
師:是什么把他們父子緊緊地連在一起?(板書:父子情深)
(2)教師引讀:
1.當父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時,是這句話讓他堅持了下來。(課件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們總會在一起。”)學生齊讀
2.當兒子面對恐懼和危險,艱難等待時,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他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不論發生什么,我們總會在一起。”)齊讀
3.讓我們記住這對了不起的父子,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們總會在一起。”)齊讀
四、寫法指導 拓展延伸
1.同學們,課文中沒有一處直接寫到父親的偉大,兒子的了不起,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從哪體會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