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1)、聽寫詞語:洛杉磯、廢墟、阿曼達、破爛不堪、塌下來、砸著(為復習本課的詞語)
(2)、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二、授新:
1、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關鍵句,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2、賞析詞句、品評父親的了不起。交流:這位父親為什么了不起?文中的哪個畫面最讓你感動?
(1)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保ǜ赣H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自己對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個人讀,評議,齊讀)
(2)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 “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是!整整36小時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著。這么長的時間相當于同學們上50多節課。然而父親在這36小時里,只是做著一件事。
同學們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這36小時應該做些什么?(應該吃飯、睡覺、休息之類的 )
是!以你的生活體驗,父親應該吃飯、休息是吧?而父親卻一直在挖,你為此而感動。還有嗎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說明父親在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危險。父親可能把手劃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親還在堅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么艱難啊!父親這種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
為什么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