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教學反思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教學反思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作者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作者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
初看這篇課文時,我感覺含義深刻,很有話說,但不知該如何組織教學,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再看課文,感覺還是沒有頭緒,理不出教學方法,寫不出教學設計。三看課文,我終于有了點眉目,可以抓住5句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教學:
1、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2、我大喜過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4、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5、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學習第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然后說說父親為什么要帶“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學生學習后,很快給出答案:父親讓“我”看到通往羅馬廣場的路有很多條,實際上父親是讓“我”明白生活中也有很多路通向目的地,此條不通可以換一條。
然后通過作者所舉的事例:想成為時裝設計師的作者,看見維黛安太太織的毛衣,自己親自設計,請維黛安太太織出后,在一個時裝商人的午宴上,得到意外的收獲。既而理解了“大喜過望”一詞的意思,并明白作者為什么大喜過望?幸福的云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朵云會突然消失?
學生從文本中找到答案,解決了這些問題,還理解了“河流”一詞蘊含的意思。最后理解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所包含的意思。學生這樣寫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當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時,我們不應該放棄,要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一種不行想第二種,總有一種是可行的。
我想孩子們能自己明白這個道理,應該說在本課中收獲了不少。但學完課文后,細細回憶才發現,我在教學這5句話時,竟是這樣導入的: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你找出來。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第1句和第5句,其余三句都是我直接告訴的。該怎樣導入到這三句呢,我一直在思考,但感覺都沒找到很恰當的解決方法。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使人終生受益的文章。課文通過回憶父親帶“我”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廣場的街道,讓我知道“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并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隨后通過“我”的兩次人生經歷,讓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克服困難,當再一次沖破艱難、歷經苦難后,腳下的路就會多一條。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入手,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分組討論,在文中尋找答案。在學生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激活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在老師稍做點撥后,學生基本上能理清文章的敘事思路,對文章內涵有了大致的認識。
為了加深并拓展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品味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有意讓學生想象:如果,你長大后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如何面對失敗?如果你長大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你的好朋友卻遭遇了失敗,你將如何勸慰他?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廣泛討論,學生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道理有了更直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