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并了解主要內容是怎樣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
3.培養學生借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怎樣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學們都吃過花生吧?喜歡吃嗎? 那么著名作家許地山寫的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訴我們花生什么樣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為題,以“落花生”為線索寫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憶課文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
過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議論花生的什么?他們借花生又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重點學習議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讀議花生部分,出示默讀要求:
(1).勾畫出父親幾次對孩子們說的話,看看父親講了什么,又想告訴我們什么?
(2).勾畫出作者聽了父親對于花生品格議論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在旁邊標注自己的感受。
2.學生邊讀邊思考。
3.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贊花生
(1).指名朗讀7-10段,想一想:大家議論了花生的哪些好處?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父親的觀點是什么?
(2).出示父親第一次議論花生的語句: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需挖起來才知道。
自由讀、指名讀思考并回答: 父親是怎樣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3). 感受花生的可貴品質。
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與埋在地里矮矮的長在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于表露,這種品格的確很可貴。這是一種怎樣的品格呢?(生談)
(4)感情朗讀句子,原文填空。
學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讀句子,聯系上下文談一談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是什么意思?(生談)
(2)引讀:一個外表不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果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所以父親說——
外表美畢竟不能與內心美相提并論,更看重的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們做好事,所以父親說——做有用的人
作者從父親的議論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1).讀句子,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組交流: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做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