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
上堂課我們一起討論了“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個話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蘭費蒂斯講述的故事,故事原來的題目叫做《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2、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梳理課文
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為什么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讀課文后的理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1、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么呢?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真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⑵ 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⑶ 齊讀第3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 我和父親是多么興奮、得意呀! 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里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為什么?
3、讀5~8自然段,思考:
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系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匯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舍心情。
4、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⑵ 默讀感悟:
這里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