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運用詩意語文的建構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拧◇w悟“見”之蕭瑟: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啤∠胂蟆耙狻敝f重: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恰∑肺丁伴_”之內涵: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么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