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詩詞三首 (人教版第九冊教案)
設計意圖:教學要為學生服務,要以學為本,本課設計極大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和學習過程,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做到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教學過程上引導指路,順學而教,在學生憤悱疑問時以提供出示背景材料等途徑點撥;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運用鞏固,關注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注意到通過創設情境、品味情感、引導想象等方法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的學習充分、實在、有效。教學目標:
1、能運用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泊船瓜洲》一詩大意。
2、通過聯系背景材料、抓詩眼探究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到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3、在理解古詩大意感受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中包含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品讀詩眼“只”“又”,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課件或小黑板:詩人背景材料介紹; 王安石改字故事;王安石病逝材料;運用借景抒情寫法的思鄉詩句。
2、多媒體或錄音機;一段描寫春天的音樂。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一)談話:自然界的景物,給我們帶來各種想象和體會:
太陽,象征_________看見太陽,你的心情______
月亮,象征_________看見月亮,你的心情______
楊柳,象征_________楊柳帶給一種我們感覺______
流水,象征_________流水讓我們聯想______
(二)小結:這就叫景中有情.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就運用這種有趣的現象來寫詩,借各種景物,來抒發喜怒哀樂,寄寓了自己種種感情,非常含蓄動人。在今天的課文中,編輯叔叔阿姨們就給大家安排了這樣的一首詩。
二、導入新課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五課的第一首詩——《泊船瓜洲》,看看這首詩里都描寫了什么景物,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又包含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
(二)出示古詩。
三、初讀古詩
(一)自讀古詩:至少四遍,前兩邊讀準字音,特別是多音字,想想該怎么讀?后二遍讀通詩句,要讀得有板有眼,讀完后想大概的意思。
(二)自讀反饋:
1、認識多音字,點撥音義并隨機解釋題目。
2、指名讀,評點讀詩情況;引導按節奏讀。
3、談初步感受:整首詩大約是寫什么?哪一句特別喜歡?
四、自解古詩。
(一)引導回顧:怎樣去讀懂古詩?遇到問題怎么辦?
(二)小結提示:可以看文后注釋,查資料和工具書;可以同桌討論,舉手提問;可以參考解釋,弄懂意思,批寫重要意思,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選擇利用可能的方法充分研究。
(三)學生自學。
五、點撥提升
(一)初步理解第一句
1、自學反饋:你學懂什么?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師幫助?
2、畫地形圖: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地形圖? 指名板畫:水、京口、瓜洲、鐘山
3、看圖說意思。隨機板書:一水 數山
(二)研讀理解第一句:
1、指引提示: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讓我們細細讀,靜心咀嚼,自己自讀兩遍,看看你注意到了哪個字?
2、品讀理解:指名連續一小組同學品讀,隨機點評。
3、點撥深入:“鐘山只隔數重山”,從一個“只”上,同學們能品味出什么?能咀嚼出什么?(實遠似近) 為什么要寫距離近? 鐘山是作者的故鄉,由此你又想到什么?
4、小結提升:家鄉那么近,家鄉就在不遠處,看得出來,作者是想家,牽掛家鄉,思念家鄉了。板書: 思念家鄉
(三)深入理解第一句:
1、提供背景: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家鄉離自己近?為什么要在這兒望故鄉思故鄉呢?導學王安石寫此詩的背景資料。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劃一劃王安石此行目的和背景。
2、交流小結:正是帶著這樣的憂思和牽掛,詩人站在江邊留戀地望著,望著。齊讀一、二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