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2.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
3.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閱讀提示】
中國有這樣一個民俗,每當桂花開放時,很多百姓喜歡摘一朵桂花掛在胸前,香氣撲鼻。但從未聽說過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嗎?本文作者通過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表達了純真的思鄉之情。
【學習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話的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詞語解釋】
姿態:姿勢;樣兒。
臺風: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上的熱帶氣旋,是一種極強烈的風暴。
指指點點:指出來使人知道。
【難句解析】
“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這句話并不是說“這里”的桂花沒有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僅僅打個比方,是說,在母親的內心,時刻惦記著家鄉的一切,家鄉的東西是最好的,沒有什么比得上。
【語言積累】
指指點點 香飄十里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樣有姿態。
【品讀感悟】
本文作者回憶童年生活后,采用記實性的手法寫下了這篇佳作。從文中的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浸透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對那些身處異鄉的人來說,此文的確使人容易產生共鳴。
【文本鏈接】
桂花:桂花以金黃色的花色、濃郁的花香,為秋天倍增異彩,被人們推崇為金秋嬌子。它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也稱木樨,原產我國。除觀賞外,花可提取香精或直接作食品香料,如釀制桂花酒等;花及枝葉都可制藥。
【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盛開——怒放 喜歡——喜愛
反義詞:香——臭 盛開——凋零 擔心——放心
【教法建議】
1.可以從學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懷的人或事引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2.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探究。先安排學生自由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再安排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課文中的重難點,教師要做一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