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學案例及反思
背誦學過的關于梅花的詩《梅花》、《卜算子詠梅》《墨梅》,欣賞梅花迎霜傲雪的配樂課件,齊讀關于梅花的一段話,使學生更深刻的領悟梅花的高尚品格。此時此刻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堅強、不屈不撓)梅花的精神象征了這樣一種人:出示課件(幾千年來……他們就象這梅花一樣。蘇武、楊靖宇、朱自清、文天祥、錢學森等都是有氣節的人)
梅花的魂就是中華民族的魂。
“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這句話是對誰說的?(是對“我”說的,希望我能象梅花一樣有氣節。)
“我”沒有讓外祖父失望。出示資料。
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說的,外祖父漂泊海外多年,但始終沒有改變中國人的氣節,我們從他對梅花的喜愛中看到的是他不變的中國心!播放《我的中國心》。結束。
教后反思: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其實質是交往、互動的雙邊活動。教師要通過創設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在教學《梅花魂》這一課時主要運用了鼓勵學生質疑,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自學自探;運用發展性評價等策略。
一、 鼓勵質疑,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問題,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學生質疑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重要舉措。只有學生自己主動質疑,才算主體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一種活潑平等的研討氛圍,巧設“疑”陣,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處于“若有所思”的狀態,方能做到“學”、“疑”、“思”相結合。 教學中,我讓學生針對最后一段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由于問題情境創設得當,引導恰當到位,所以學生思維很活躍,提出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梅花圖和梅絹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說這不止是花?為什么說老人眷戀祖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等等,然后我們梳理出一個統領課文的問題進行研究。
二、小組合作,學會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及交往結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本節課中,我主要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圍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老人眷戀祖國的心?”這一中心問題,各小組任選一件事入手進行研究,使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出示了研究的方法: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理解課文;2、抓住重點詞語句子來理解課文;3、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理解課文;4、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理解課文。這樣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不盲目進行,不走彎路。
另外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還訓練學生在合作時: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這樣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