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詩詞三首
教學分析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并不遙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情。三個地名是理解詩句的基礎,“只隔”有助體會詩情,“綠”是謝謝用詞的范例。《秋思》是敘事抒情,借助寄家書適當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臨行又開封”是個教學生長點。如果說,王安石的鄉愁是融于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它融寫景、敘事于一體,是一首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一程”、“一程”,“一更”、“一更”的理解有助加深詩歌意境的體會。“故園無此聲”意味無窮,是個有力的生長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了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3.通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4.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品讀,學習古詩詞用詞的確切性。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并內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兩首古詩《泊船瓜洲》和《秋思》。
第二課時:學習詞《長相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1.出示幾句古詩,讀讀,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表達的?(思鄉情:寫景、敘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2.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詞句,是如何表達的?
3.出示單元閱讀目標: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二、自主學習古詩兩首
1.自讀,要求:逐句理解古詩,不理解的打上“?”。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2.同桌交流,討論疑難。
三、全班交流,適當點撥
1.明確兩首詩表達上的不同:寫景抒情與敘事抒情。
2.交流詞句理解上的疑難,然后解釋整首詩。
3.教師點撥,深入理解古詩意境。
《泊船瓜洲》
1)簡筆畫地理圖,理解“京口、瓜洲、鐘山”之間的關系。
2)小討論:“一水間”、“數重山”到底是遠還是近?
教師補充杜甫再次再次赴京的背景資料。
3)一起學習關于“綠”的課后資料袋。
4)感情朗讀,讀出憂慮惆悵的思鄉情。
《秋思》
1)體會“又開封”的行動細節。
2)補白想象“意萬重”。(我們都不是游子,卻也想出了……漂泊在外的有子哦……)
3)感情朗讀,讀出無奈為難的思鄉情。
四、總結積累
1.背誦古詩。
2.作業本1~5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默寫古詩兩首,同桌批改,訂正。
2.小結表達特點。
3.介紹納蘭性德,引出《長相思》。
二、閱讀整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