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說課稿
5、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其依據:
如果說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提高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的話,那么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環節設置如下:(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緊扣這篇課文的特點,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人,我們都聽說過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但絕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見到過鯨,鯨究竟有多大?它的生活習性有哪些呢?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就會了解。設置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興味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去。(2)抓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課文第二段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抓住這一段的中心句“鯨不屬于魚類,是哺乳動物,”再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說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并將有關的語句劃在書上,為了加深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打出鯨的進化過程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鯨是怎樣進化的。通過這樣的“讀讀--想想--畫畫--說說”的方法,很自然的就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理解了本段內容。然后又總結出學法:以讀為主“讀讀--想想--畫畫--說說”相結合的方法。接著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自學,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學生的眼、口、心等多種感官共同作用,既能使學生學到本課內容,又能形成能力。(3)總結談話,回歸整體。總結貴在升華。我是這樣總結全文的:同學們,象鯨這樣的龐然大物你們想看看嗎?于是我用多媒體打出鯨的畫面,然后接著可惜的是,象鯨這樣的龐然大物已經很少了,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也面臨著這樣的處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熱愛環境,保護動物,那么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將會變得越來越可愛。設計這一環節即總結了全文,又使學生受到了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文道統一。(4)布置作業。
6、訓練目的、內容及安排。
本節課的訓練目的是語言文字的訓練。通過義務教育人教版高年級的語文教材的研究,認為高年級要繼續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要以語文基本功訓練為主線,扎實的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訓練內容是首先是突出讀的訓練,它安排在教學的各處環節中,以多樣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面增強讀的效果。其次是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及作者事物特點寫的方法,它安排在每個自然段的教學中,以多種形式出現,強化本單元訓練重點,從而指導學生的寫作。
7、分析學情與學法指導。
分析學情: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對鯨的進化過程難以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用圖示的方法,指導學生說,學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這一難點。
分析學法:學法,被喻為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大綱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能否教會學生學習,已成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動嘴、動腦、動手的方法進行學習,指導學生通過動嘴談、說,動腦想,動手畫重點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并鼓勵學生以后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對“讀讀--想想--畫畫--說說”四步教學法產生深刻印象,也相信今后教學中不斷對學生學法的理指導訓練,最終會實現“教是 為了不教”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