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認識自己的生字,閱讀過程中理解重要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桂花香、桂花帶給我們的快樂以及字里行間濃濃的鄉情,進而體會母親和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出來,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和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出課題,簡介作家
1、同學們,我們都說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難忘的,一個人長大以后,回憶童年的快樂往事,更是回味無窮的。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經歷的奇妙的──《桂花雨》。
2、簡介作者: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縣,十二歲,隨父母遷居杭州,讀中學。1949年去中國臺灣,后來一直定居在中國臺灣。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讓我們用心讀讀課文,把屬于自己的生字念準,把課文讀通,讀到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次。
2、交流生字和難讀的句子,并檢查學習情況。
三、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感受文本所蘊涵的豐富內涵
1、同學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也就是說我們一節課就能讀完。讀這種課文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先讀一讀課文上方的閱讀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哪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呢?──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2、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從中體會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3、交流:
⑴ “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從我“喜歡”桂花,“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是啊,開花的時候,細細地在樹叢中尋找,終于找到了這么精致的小花,散發著那樣迷人芳香,怎能不令人快樂呢?)
⑵ 第五自然段內容:
(重點體會快樂)“是件大事”,“總是纏著母親”可以感受到我急切地盼著搖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指導朗讀:是啊!這就是搖花的樂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師覺得你還不夠“樂”,能更“樂”一些嗎?能再“使勁”些嗎?這么搖,可搖不下桂花啊!──是啊,老師帶大家一起去享受搖花的快樂,桂花雨的美麗吧。請大家輕輕閉上眼睛。教師范讀:“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聽著聽著,你笑了,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動的畫面啊!所以我喊著──沒有喊出來,喊得快樂些啊!──同學們,就讓我們想象著這樣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這段話──能背下來嗎?)
⑶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仔細地品讀這兩句話,發揮想象從中感受體會桂花給“我”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