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教學目標:1.認識課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在默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對話中得到啟示。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4.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2.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課時按排:2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課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齊讀課題,提問:如果真的讓小樹苗與大樹對話,那么你認為他們會說什么呢?
3.課文中的小樹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
4.介紹作者:季羨林,(1911-),山東清平人。是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5.如果你要采訪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你會問他什么問題呢?
6.師: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樣采訪這位酷愛讀書、知識淵博的老爺爺,聽聽季爺爺對讀書的見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 出示重點詞語,指名讀準字音
水滸傳 起碼 閑書 滾瓜爛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觀止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2) 意思:
綠林好漢:原指西漢末年聚集起義的湖北綠林山的農民起義軍。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者的人們。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3) 近反義詞:
近:貫通(溝通) 喜歡(喜愛) 趕緊(趕快) 起碼(至少) 鼓勵(鼓舞)
反:喜歡(討厭) 困難(容易) 鼓勵(打擊) 滾瓜爛熟(吞吞吐吐)
2.同桌分角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讀完后同桌互相簡單地說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在默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對話中得到啟示。
2.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3。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板書)
二.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2)要中西貫、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常識淵博,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三 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此時此刻,進行“現場再現”,你能夠學好其中的角色嗎?看誰把人物的對話內容記得最牢,能夠最傳神地演繹文中的角色。
1.揣摩人物的特點
說一說季老與苗苗分別有什么特點?(季老很有涵養且待人謙和,說話語氣溫和顯得循循善誘;苗苗是一個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季老充滿敬意,說話時活潑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