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上饒縣煌固鎮黃塘小學的林露芳,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參加本次的說課活動。——受益于書本,受助于同行,受教于專家是我的追求。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竊讀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語文第七冊第一組中的第一課。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村完小,我們的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條件有限不像城市那樣有專門供學生閱讀課本以外知識的地方,當然他們也就體會不了“竊讀”的心情。希望能通過選用這篇課文,利用多媒體資源,讓我們的學生也能體會到“竊讀”的樂趣。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程序和應用幾個方面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竊讀》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通過描述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竊讀”的心路歷程。這一組都是關于讀書的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營造讀書的氛圍,體驗讀書的樂趣。編者將這篇文章排在本冊第一組第一篇與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善用內心獨白描繪心境,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里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于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理解并且學習主人公不怕困難、勤于讀書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寫人記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
4、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作者在兩次“竊讀”過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竊讀的滋味。
5、教學難點:比較兩次“竊讀”不同的經歷,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
二、說學情
我所任教的這個班今年是周邊幾個村小合并而成,情況比較復雜,還好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形式。但由于他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幾乎沒有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的體驗,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閱讀快樂,感受到書本的魅力,提高閱讀的興趣就可以了。
三、說教法(提問情境探究)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