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竊讀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5.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三、課前準備
課前搜集讀書名言或名人讀書的故事等。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和她一起感受一下竊讀的滋味。(板書課題)
2、質疑:“竊讀”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偷讀)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你有什么疑問?
3、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來體會作者“快樂又懼怕的竊讀的滋味。”(在書中批批畫畫,寫下自己的感受)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抽查情況)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理解了貪婪、懼怕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一些課后的思考題或每課一練中的題目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的讀,說或寫的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a、我知道了課文主要講了“我”因無錢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看書的事情。
b、我知道了竊讀的滋味是“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從人物的動作,心理等重點語句去體會這種竊讀的滋味。
a、放學后“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c、“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d、“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