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圈點勾畫、批注及編寫文段序號的閱讀方法
2、要充分預習,品讀重要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認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處,并寫出你的理解反復朗讀課文,力爭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認真研究學案,獨立思考,限時40分鐘完成;規范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識鏈接】
1、作家作品
季羨林 文學翻譯家、學者生于1911年,山東臨清人著有《印度簡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印度古代語言論集》,譯有《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濕》等,還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文學》等報刊上發表多篇散文
《三國演義》 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水滸傳》 創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小說塑造了108個農民起義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俠五義》 均為清代俠義小說,以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為主題
《古文觀止》 自清初定稿以來,流傳城鄉,雅俗共賞,影響甚廣代表了中國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學習文言文散文的入門讀物熟讀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大體輪廓
1. 對詞語的理解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偏科:指單獨著重某一科,不能全面發展
注:用文字解釋字句文中指對《古文觀止》中難以理解的詞句加上注釋
【自學導航】
1. 讀一讀,寫一寫(用你智慧的眼光發現課文中重要的字詞,積累下來,再通過組內交流補充)
2.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感
受 季先生 的見解
2.結合課文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3..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練練測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是根據意思寫漢字
水滸傳( ) 濟公傳( ) 綠( )林好漢 一百單八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