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
一、教學目標 :
1、初步懂得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2、讀準“率”、“遣”、“慣”、“渡”、“策”、“盔”等字,認清它們的字形,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調兵遣將”、“自不量力”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反復地讀中感悟“火攻”計策之妙。
二、教學重點、難點:在反復地讀中感悟“火攻”計策之妙。
三、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
教師板書:3萬 80萬 ,引導學生比較大小,師述: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3萬”不僅不小于80萬,甚至還大于“80”萬,你們信嗎?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就有這么一個故事,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的課文,要求:
①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請多讀幾遍,直到讀通為止。
②邊讀邊體會,自在讀課文時有什么感受?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①教師出示幾幅有關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到這幅圖畫,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詞語?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立體感受。(聽覺、視覺、心理的角度等)
②出示詞語,教師引導學生認讀:
率領、奪取、調兵遣將、相持、計策、定驚、兵營、不計其數、丟盔棄甲
③出示幾個難讀的句子引導學生朗讀。
④讀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何感受?
(三)研讀課文,體悟“火攻”之妙。
1、,東吳只有3萬,卻打敗了曹軍80萬,原因何在呢?不要說我們,就連東吳的許多士兵在戰爭勝利以后還迷惑不解?為此,周瑜打算讓黃蓋在慶功會上來點破迷津,假如你就是黃蓋,你會怎樣在慶功會上擺事實、講理由,讓大家心服口服呢?仔細研讀課文,從課文里找依據。
(學生展開研讀,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對話。)
2、學生展開交流,教師點撥。
(可以用“記者招待會”的形式進行。)
例:
黃蓋看準了敵人的強與弱,也分析了自己的強與弱,從而攻敵之弱,揚己之長。
▲引導學生讀悟相關語段,重點是讀中悟情,以情促讀,達到讀悟渾然一體——
1、“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就下令渡江。”
2、“曹軍80萬,我軍才3萬,……像逃也逃不了。”
3、“東漢末年,……周瑜的兵在南岸。”
△從“隔江相對”的形勢聯系后文周瑜趁東南風向北火攻曹營體會火攻的可能性;
△從“曹軍80萬,我軍才3萬,相差太遠了。”體會火攻的必要性;
△從“船尾接船頭,船頭接船尾,……想逃也逃不了。”體會“火攻”的合理性。
(四)存疑結課,保持研讀熱情。
東吳這方面在開慶功會,總結勝利的經驗,曹軍其實也在總結,你認為他們會總結什么?(失敗的教訓)他們又會怎樣聯系實際總結這次慘痛的教訓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
(五)作業
1、完成作業 本練習。
2、摘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板書隨課堂動態生成)
(注:此教學設計獲得實驗小學2004學年第一學期“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之“現場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
設計:實驗小學 魯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