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案(通用3篇)
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實踐操作: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抽兩名學生演板)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探究新知
1.師出示ppt課件:公頃平方千米
師:我們學會通過測量來計算課桌桌面的面積,那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圖,體育場面積的應該怎樣測量呢?(這個體育場大嗎?如果用我們原來學過的面積單位來計量,方便嗎?)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在測量體育場地、土地等物體的面積時,我們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教師講述: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誰能算一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呢?(結合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1公頃=10000平方米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齊讀
2.生活中的數據,幫助學生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
(1)一個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面積約1公頃。
(2)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1平方千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學生板演-集體評議-歸納方法)
1.5公頃=( )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 )公頃
3.20000平方米=( )公頃
4.10000公頃=( )平方千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 1 公頃、1 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們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筆計算、動腦筋想、自學等過程,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自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于公頃、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學難點:
公頃、平方千米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新知
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誰能說一說這些面積單位的含義?
誰能描述一下它們的大小?
[設計意圖:復習學習過的常用的面積單位,包括各個面積單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們的大小,引起學生的認知遷移,為本課新知的獲取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由實際應用引入新知
1.認識 1 公頃。
(1)師:測量哪些物體的表面會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單位?
學生可能回答:
測量像橡皮這樣比較小的物體時,用平方厘米作單位;
測量像課桌面這樣稍大一點的物體時,用平方分米作單位;
測量像黑板這樣面積較大的物體時,用平方米作單位。
師: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體的表面都能用這三個面積單位來表示,例如
師:要測量體育場或更大場地的面積用平方米作單位合適嗎?(太小了)怎么辦?
[設計意圖:學生由于實際測量的需要,認識到 1 平方米太小了,產生了學習大一點的面積單位的愿望。此時,學習的需要是由學生自身產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師:這時,需要引進更大的面積單位,1 公頃。1 公頃到底有多大呢?
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公頃。請同學們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0 000 平方米)你是怎樣算的?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即:100100=10 000(平方米)
(2)師:你知道 1 公頃有多大嗎?
(3)先請學生說一說,若學生說的不到位,
師介紹:同學們都知道 1 平方米有多大,1 公頃就有 10 000 個 1 平方米那樣大。誰能告訴大家,1 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1 公頃=10 000 平方米)
(4)想象一下,1 公頃有多大?
(5)打開書看“生活中的數學” ,生讀,進一步體會 1 公頃的含義。
(6)說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 10 000 太大,學生很難想象出 1 公頃到底有多大。通過學生自讀“生活中的數學” ,幫助學生通過聯系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體的大小,感受 1 公頃到底有多大,幫助學生建立 1 公頃的表象。]
2.認識 1 平方千米。
(1)在表示更大的面積,例如國家的面積時,通常會用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你們知道嗎?(平方千米)
(2)猜測:1 平方千米是怎么定義的?
學生可能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推移:
邊長是 1 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 000 000 平方米)你是怎樣算的?
(3)師:一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們來看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吧。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可能說:
① 100,因為 1 公頃=10 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1 000 000 平方米。所以 1 平方千米=100 公頃
② 因為 1 公頃是邊長為 1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而 1 平方千米是邊長是 1 0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所以 1 平方千米=100 公頃。
(4)讀書上“生活中的數學”,體會 1 平方千米的含義。
(5)想一想,1 平方千米有多大?
3.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兩個新的面積單位,你學到了關于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哪些知識?(測量較大的場地面積要使用公頃或者平方千米,如體育場,國家領土等;1 公頃=10 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100 公頃)
三、鞏固新知
1.填上適當的數。
1 公頃=( )平方米
20 000 平方米=( )公頃
200 公頃=(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 )平方米
2.填上合適的單位。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 40( );
(2)上海市的面積大約是 6 340( );
(3)中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 960 萬( )。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五、板書設計
公頃、平方千米
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公頃。
1 公頃=10 000 平方米
邊長是 1 0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1 000 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頃
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案 篇3
周 次
11
課次
4
授課課題
認識公頃
教 學
基本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81-82頁的例1、“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及難點
認識公頃的含義,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方法
及手段
觀察法,比較法 學法指導
對比,交流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學校的占地面積有多大?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引入: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組圖片。(先后呈現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中國臺灣日月潭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
自己讀一讀,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認識公頃)
二、自主探索,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1)猜一猜,1公頃有多大?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就是1公頃。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學:1公頃的含義。
(2)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想實際感受一下嗎?
(1)把學生帶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
指出: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的這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想一想,1公頃大約是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
再次想象一下,1公頃大約有多大。
(2)把學生帶到另一塊已知面積的地方,讓學生觀察并推算大約多少個是1公頃。
3、嘗試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
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用計算器算一算。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250160=40000(平方米)
應該怎樣把40000平方米換算成以公頃為單位呢?
小結:把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為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4、完成“練一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計算,再比較有沒有1公頃。
11075=8250(平方米)
得出8250平方米不到1公頃,但比較接近。
(2)指導完成第2題。
分小組合作測量長和寬,并計算出面積,再推算出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的面積是1公頃。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怎樣把400000平方米換算成公頃?(直接劃去末尾4個0。)
怎樣把72公頃換算成平方米呢?(直接在72的末尾添上4個0。)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追問:0.8公頃怎樣換算成平方米?
9000平方米換算成公頃去掉9000后面的三個0就行了嗎?
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展示學生作業,說說每步求的是什么,怎樣換算的。
4、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這一題,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求出高。適當提醒先要把1公頃換算成10000平方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執行
情況
與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課程教案
周 次
11
課次
5
授課課題
認識平方千米
教 學
基本內容
教科書第82~83頁的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5~7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
1、使學生知道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認識1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知道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數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主動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及難點
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方法及手段
觀察法,比較法 學法指導
對比,交流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
一、情境引入。 1、用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一塊橡皮)它上面的面積大約是12 ( ) (一張課桌)它上面的面積大約是36 ( ) (一塊黑板) 它上面的面積大約是4 ( ) (校園)占地面積大約是1( ) 小結:在填寫單位時,要先想象它的實際面積以什么為單位最合適。 2、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知道了公頃一般表示較大的面積,那么還有沒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呢?說說看。 指名口答。 出示例2的題圖。 欣賞并讀一讀圖中的說明文字。 提問:你從圖中了解了什么內容? 指出:今天我們共同認識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 板書課題:認識平方千米 二、合作探究。 1、認識1平方千米的含義 師: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這些旅游景點有同學去過嗎?面積大嗎?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號“km2”表示。 板書:km2 師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領土總面積是多大嗎?(960萬平方千米) 指出:我國領土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 2、體會1平方千米的含義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1公頃是多大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指名口答: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請大家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生答:1000米 指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嗎? 3、嘗試單位換算 提問: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頃呢? 小組中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4、“試一試”教學 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這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別是多少呢?單位是什么?那么求出的面積單位就是什么? 指出:與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 學生獨立算出面積,并討論應怎樣把平方千米換成公頃(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數后添2個0) 追問:平方千米前面的數是小數怎么辦呢? 5、完成“練一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學生獨立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說一說怎樣將平方米換算成平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平方米) 生1:3000000平方米=300公頃=3平方千米 生2:直接將3000000平方米后面的6個0去掉,也就是30000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6位。 指出:兩種方法都可以,不論哪一種方法都要細心,不能數錯位數或移動小數點時少移一位或多移一位。 (2)完成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說說是怎樣換算的? 在小組中交流換算方法 (3)指導完成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糾錯 追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怎樣把平方千米換算成公頃?又怎樣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怎樣把平方千米換算成平方米?又怎樣把平方米換算成平方千米?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在小組中估算,課后查找資料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指名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追問:你有什么發現? 強調:除了平方米和公頃之間進率是10000,其余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7題 先想象一下這些物體表面或占地面積的實際大小,再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收獲袋”中又裝了哪些知識?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執行
情況
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