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正方體的認識(精選12篇)

正方體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3-02-02

正方體的認識(精選12篇)

正方體的認識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練一練”,練習一第5-10題。

  教學要求:1、使學生認識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正方體的圖形;知道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正方體的棱長,并能量出正方體的棱長。初步認識棱長就是每個面的邊長。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使學生聯系實際會識別正方體的物體和圖形。

  教具準備: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讓學生說說)

  板書:長方體

  面     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相對面相等)

  棱     12條棱(相對的棱相等)

  頂點   8個頂點

  二、教學新課

  1. 出示實物(使長方體的棱都相等就成了正方體)

  你還見過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學生觀察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根據學習長方體的方法小組討論正方體的特征。

  板書: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

  12條棱都相等

  8個頂點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鞏固練習

  1.自己動手做一個正方體。(137頁紙)

  說說自己手中正方體的特征,量量它的棱長。(思考只要量幾條?)

  2.做練習一第6題。

  說明第一個為什么不是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每條棱都相等)

  3.做練習一第7 題

  哪一個是正方體?為什么?

  (沿著一條棱擺幾個小正方體,這條棱的長就是幾厘米)

  4.口答8、9兩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說說它有哪些特征?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聯系?

  五、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9、10題

正方體的認識 篇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四、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五、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將橡皮的一個面扣放在桌面上,與兩個面垂直再切一刀,觸摸三條棱相交的點,說出感受,明確它叫頂點。什么叫頂點?

  (4)找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那么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數一數、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學習用具獨立探究、自主發現面、棱、頂點的知識。)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棱、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提示: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③獨立填寫“我的發現”一表。

  面

  棱長

  頂點

  (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多種學習方法,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除了各部分的數量外,還要引導學生認識。)

  a.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平等且長度相等;

  b.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d.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e.面的特殊情況。

  完成做一做,反饋訂正。

  小結。

  五、課堂練習 @基礎練習

  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計算棱長總和。

  綜合練習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長方體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 )

  (3)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形體一定是長方形。 ( )

  (4)長方形紙是長方形不是長方體。 ( )

  (5)有6個面,且6個面都是長方形,它一定是長方體。 ( )

  實踐與應用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高是7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鐵絲,焊接成一個長方體教具,長20厘米,寬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長10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9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后,還剩多少厘米?

正方體的認識 篇8

  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具運用:

  正方體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在哪兒?幾條棱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新課講授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第2課時正方體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正方體的認識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圖中數據口答.

  (1)        (2)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 )厘米,左邊的面長( )厘米,寬( )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8個

  正方體

  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體

  12條長度都相等

  8個

  探究活動

  制作長方體

  制作準備

  準備橡皮泥八小團,細棒十二根(分成三組,每組四根長短相同)

  制作過程

  1.按下圖的順序,逐步搭成一個長方體的架子.

  2.成品如圖.

正方體的認識 篇10

  第二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2頁例3,“試一度”、練習三(6、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強化對長方體面和棱特征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與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學前準備:長、正方體模型、課件、長、正方體形狀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進行學習。

  出示正方體紙盒:

  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

  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沿著棱剪,冰且各個面要互相聯在一起。

  學生嘗試操作。

  小組里交流。

  (2)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

  學生獨立操作。

  看看長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

  (4)完成練一練第3題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

  2、完成練習三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連現實的思考過程。

  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

  啟發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的大小有什么聯系?

  讓學會僧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律。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容什么是重點?

  四、作業

  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反思

正方體的認識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一 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以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于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 教學方法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課的內容屬于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過程為:

  五 教學過程

  (一)從分類中引入

  1、請看大屏幕,以4人組為單位,把大屏幕上的圖片進行分類。

  小組匯報。要求:你們是怎樣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接觸過的物體圖片,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分類時,有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分類;有的按形狀不同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有的按顏色分類……課中讓學生知道數學課研究的是形狀,大小,顏色和材料不是數學課研究的對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我們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2、仿照以長方體與非長方體為標準的組分類法,請大家把所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挑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課題)。把另一堆放在一邊。

  (二)在觀察討論中了解長方體、正方體面的特點

  1、拿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后,問:它是什么圖形?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后討論特點,并說明你怎么證明?

  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證明相對的面大小相等:(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可以通過度量長和寬算出面積。

  (2)可以把一個面用剪刀剪下來與相對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個面描在紙上,再用相對的面去比。

  ……

  [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讓學生觀察長方體面的特點后,驗證自己的觀察。驗證的方法是開放的,學生可以發揮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驗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望得到滿足。]

  2、在你們分出的長方體中,有沒有特殊的類型。學生匯報:

  (1)有一個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而且2個正方形大小相等,4個長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一類(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方體或立方體)是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并讓學生畫集合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3)再讓學生猜想一下,有沒有一個長方體有4個面都是正方形,2個面是長方形的呢?[ 從一般的長方體到特殊的長方體,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通過猜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制作中了解長方體、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

  1、自學課本1-2頁了解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2、用小圓球(頂點)和4種不同長度(分別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如下圖)。

  3、出示小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組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2)制作前先小組討論填好材料單;

  材 料 單

  模 型 頂 點 棱

  (小圓球) (小棒)

  a b c d

  長方體 個 條 條 條 條

  正方體 個 條 條 條 條

  (3)按材料單準備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討論棱和頂點有什么特點。如果材料不夠或有多余,請說明為什么?

  4、小組活動。

  5、匯報:長方體是怎么準備材料的?頂點有什么特點?棱有什么特點?正方體怎么準備材料?頂點和棱各有什么特點?

  [ 通過觀察—討論—準備材料—制作—匯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的特點。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在設計填寫學生報告單中鞏固

  請大家按小組設計一張學習的報告單來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 課堂小結用實驗報告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報告單,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填寫,在填寫報告中理解知識和反省自已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五)課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個火柴盒和魔方,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寬、高。

  2、用硬紙板做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課外實踐操作,把數學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進一步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關。]

  本課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動手實踐,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力求讓學生在盡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正方體的認識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長方體的特征。

  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直尺、有關本課設計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   p30及p31練習題2~8

  1、仔細的觀察正方體.

  2、你發現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3、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你發現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你能用一個圖示來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嗎?

  嘗試練習   試著完成p31的練習題2、8

  4、有什么疑惑?

  二、匯報展示: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請大家拿出上節課做好的長方體,邊觀察邊填寫下表

  形體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以上是長方體的特征及有關知識,(拿出一個正方體)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

  (二)教學實施

  1.匯報正方體的特征。

  (1)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從哪幾方面來考慮?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正方形,每個面面積都相等。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2)正方體還有一個名稱你知道嗎?(立方體)

  (3)用填空的形式小結。

  2.反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討論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小組代表完成下表:提示學生可以從面、棱、頂點等方面進行思考。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3)如果用集體圖來表示,應該怎么畫?[教師板書集合圖]

  它表示長方體有的特征正方體都有,但正方體有一部分特征長方體卻沒有。

  (4)、根據正方體棱長的特點,怎樣求正方體的棱長和?

  結論:長方體的所有特征,正方體都具備,可以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三、反饋檢測

  一、基本練習

  1、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圖略)

  (1)長方體的長是厘米,寬厘米,高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體,12條棱長的和是分米。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和是48厘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   )厘米。

  2、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6個面中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 )

  (2)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3)長方體中至少有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3、這是長方體的三條棱:(單位:厘米)(圖略)

  ①后面的面積是(  )

  ②哪兩個面的面積是6平方厘米?

  ③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和是(  )

  ④棱長之和是(   )

  二、完成p31練習五t2~8。

  1.練習五的第2題:只要全班口頭回答就可以了。

  2.練習五的第3題:每一個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匯報就可以了。

  3.練習五的第4、5題:這是一個長方體直觀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長方體棱之間的關系,如:各組棱互相平行,與其中一條棱垂直的幾條棱互相平行等,以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

  4.第6題: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實際是要我們求什么?

  5.第7題:這個柜臺需要多少米角鐵,實際是要我們求什么?學生獨立完成,師講評。

  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是特殊的長方體。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相當主動積極,并且思維靈活多樣,小組合作也相當默契,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正方體的認識(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 說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 正方體的認識教案(通用2篇)

    第二課 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 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第二課 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 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 說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 第二課時: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3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五下數學第三單元教案 第2課時 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2)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和區別。(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觀念。...

  • 數學教案-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案例(精選2篇)

    [設計理念]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精選4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案例

    [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天津市昆明路小學 武淑梅教學目標:1.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辯認這兩種圖形。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目的:1、 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2、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一年數學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教學目的: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

  • [組圖]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參考教案二)

    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海淀区| 安乡县| 鸡西市| 荥阳市| 开原市| 武强县| 宣武区| 巴东县| 大石桥市| 富锦市| 城口县| 南部县| 丹寨县| 朝阳市| 饶河县| 从江县| 馆陶县| 金川县| 滦南县| 怀宁县| 新津县| 呼图壁县| 德江县| 玉田县| 台湾省| 芮城县| 太和县| 汨罗市| 海口市| 贡觉县| 临潭县| 秭归县| 永清县| 土默特左旗| 秀山| 晋宁县| 信丰县| 大化| 镇江市|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