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24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筆算簡單的小數乘小數的乘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培養遷移類推能力,獲得借助計算器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教學難點

  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學都住進了新房,聰聰家最近也換了套新房,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瞧!這就是聰聰家的客廳。(課件出示) 通過觀察平面圖,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ㄔO計意圖:直接導入,課件展示聰聰家的客廳平面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誘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驅力。)

  2、 生提問題。

  3、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的聰聰家客廳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4.83.6)觀察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算式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

  4、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ㄔO計意圖:從計算房間的面積這一實際問題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數乘小數的重點是小數點的書寫位置,讓學生觀察題中因數的特點,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積中小數的位數打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推導筆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師:計算之前我們先估算一下,聰聰家的客廳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說聰聰家客廳的面積不到20平方米。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使學生養成“先估算,在計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未確定豎式計算結果做鋪墊。)

 、、提出豎式計算的要求,討論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辦?

  教師板書:

  4.8

   3.6

  1、回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提問: 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計算?可以轉換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嗎?

  3、讓學生說出算理,獨立試一試,指名匯報答案。學生上臺板演。

  4、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ㄔO計意圖:“問題討論”是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過程,是理解算理的過程,是發展學生教學思維的過程。)

  ③、分析算理。

  我們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邊說邊板書).

  思考:1. 乘數中的兩個因數是如何轉化成整數計算的?

  2. 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積以后怎么辦?

  3. 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4、小數點應該點到哪里呢?

  教師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后,得到的數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1728除以100,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所以3.64.8的積是兩位小數。

 、埽ń處煶鍪菊n件),顯示算理的全過程。指名學生結合豎式,再次說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ㄔO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沙發的占地面積,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求出了聰聰家客廳的面積,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沙發,(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趲煟呵笊嘲l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可能說出不同的算式,教師肯定并板書。

  0.851.8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一個是一位小數,一個是兩位小數。

 。ㄔO計意圖:了解題中的數據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了解因數的特點,為豎式計算做準備)

 、蹘煟哼@樣的兩個小數相乘,用豎式計算怎樣算呢?(教師強調小數乘法列豎式是不要把小數點對齊,要把因數的末尾數對齊。)

  教師板書豎式:

  生:學生試算,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讓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計算的方法。

  學生完成板書:

  師:用整數乘法的方法計算出積以后怎么辦?

  生:回答,師在豎式中點上小數點。

  師:告訴學生在橫式中寫得數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不寫。

  完成橫式:

  0.851.8=1.53(平方米)

 、軒煟海ǔ鍪菊n件)再次顯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既檢驗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決計算中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輲煟河秘Q式算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用計算器檢驗一下。

  學生計算交流。

 。ㄔO計意圖:通過自己檢驗計算結果,確信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三、歸納總結

  讓學生觀察兩個豎式,說一說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出示問題:觀察比較,總結算法。

  1、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2、通過比較,你發現上面兩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3、你知道計算小數乘小數時,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嗎?小數點的位置是

  如何確定的?

  師總結算法:小數與小數相乘,先按照整數乘法的算法求出積,再看因數中

  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課件播放)

  (設計意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經歷有個性的經驗提升為數學方法的過程。)

  師:觀察的很認真。知道了兩個因數和積中小數位數的這種關系,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根據這種關系,我們不計算,就能判斷積的小數位數。

  四、嘗試應用

  1、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茶幾,(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師:求茶幾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說,教師板書:0.450.9=

  師:估計一下,0.450.9的積有幾位小數?為什么?

  生:三位。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它們的積也一定是三位小數。

  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主筆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請一名好學生板演。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確定小數點時是怎樣想的。

  生:先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也要從405的右邊開始數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點上小數點,整數部分寫0。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先估計積有幾位小數,為自主計算打基礎。讓好學生板演,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師:說的很好,下面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試一試”,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再自己試寫。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試一試”,根據12612=151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你知道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嗎?

  生: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應用并鞏固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五、全課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86~87頁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提通過主動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計算。

  2.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 興趣,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計算。

  難點: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貞涍w移

  1.提問回憶

  看圖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問題?

  學生答:房間、陽臺的周長和面積各多少?房間的長比陽臺的長多多少?

  那求房間的周長怎么列式?生答:(3.6+2.8)2

  =6.42

  =12.8(米)

  和學生一道計算出結果,結合計算過程讓學生回憶小數加減、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2.列式揭題

  求房間的面積怎么列式?(3.6 2.8)陽臺?(2.81.15)

  觀察2道算式,想想今天我們會研究什么內容?揭題“小數乘小數”

  【評: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聯系是新課標的一個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根據呈現的數據提出想解決的問題,并自己列式解決,這樣不僅引出新知,同時也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求周長的計算讓學生回憶小數加減、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便于后面學習、溝通、比較、轉化!

  3.類推算式

  是的,看這道3.6 2.8小數乘小數的算式,你還能想到與它有關的其它乘法算式嗎?

  生答:3628 、3.628、362.8、0.360.28等。

  【評:培養學生類推、聯想能力為下面學習、探究,后繼學習做好孕伏。】

 。ǘ┨剿鳉w納

  同學們算小數乘整數時是先轉化成整數乘法去算的,看來整數乘法比較重要,是基礎。下面我們一道來筆算3628=

  1.回憶積的變化規律

  根據3628=1008這個算式,誰來說說362.8的積是多少?為什么?3.6 28呢?為什么積都是100.8呢?

  2.猜積估算 

  那3.6 2.8的積是多少?(10.08)看來大家是胸有成竹了,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更容易發現問題的本質,想想積可能是10.08嗎?1.008 嗎?為什么?

  ( 因為3.6≈3  2.8≈2  32=6; 3.6≈4  2.8≈3  43=12;所以3.6 2.8的積在6與12之間。因而不可能是100.8和1.008。)

  【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確定積的范圍,為探索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3.自主探索

  說得有道理,但數學不只是猜測,還要有嚴密的推理和論證,那準確得數是多少?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生答:進行單位換算后用豎式計算或直接用豎式計算。那你們就試試看吧。

  學生匯報,讓學生分析說明進行單位換算后用豎式計算局限性,重點分析直接用豎式計算的做法。算時什么地方讓你為難?3.6 2.8的積為什么是兩位小數?(根據小數乘整數的經驗、估算、單位換算。)還有別的方法嗎?(利用積的變化規律來說明。)讓學生豎式說說怎樣算的?

  強調:其實把2個因數都看成整數等于把兩個因數分別乘10,得到的積是1008,1008就是原來的積乘了100,要求原來的積就得用1008÷100,只要從1008的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這就是用了積的變化規律和小數點移動規律去思考,確實驗證了積是兩位小數,前面的猜測也是對的。寫單位和答句。

  【評: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想辦法利用筆算、利用單位換算等算出準確結果,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通過學生的辨析讓學生知道筆算具有普遍性,從而算法得以優化,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4.自主嘗試

  根據剛才學例1的方法和經驗你能算出陽臺的面積嗎?打開書87頁完成試一試并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板演,寫得快的同學可相互說說是怎樣得到它的積的?

  追問:得到3220后為什么除以1000呢?把2個因數都看成整數等于把兩個因數分別乘10、100, 3220就是原來的積乘了1000,求原來的積就得用3220÷1000,要從3220的右邊起數出三位點上小數點。

  核對書上的填空后,問得數可以化簡嗎?化簡后的結果是多少? 為了研究方便,我們不急于化簡。

  【評:讓學生依據筆算例1得到的經驗與方法遷移至試一試的探索,使經驗方法通過筆算更明朗化,為下面概括、總結提供支撐。】

  5.比較概括

  觀察例1與試一試兩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你發現什么?(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里面就有幾位小數。)

  通過這兩題的探索,想必大家對小數乘小數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你覺得小數乘小數該怎樣計算?小組討論交流,個別匯報(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其實小數乘小數可分為三步即:一算、二看、三點。一算:怎么算?二看:看什么?點:怎么點?

  【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數學的自信心。】

 。ㄈ╈柟藤|疑

  1.在計算時第一步應該沒問題關鍵是后兩步,看錯點錯積就錯,下面就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⑴完成書87頁練一練第1題

 、.說說下面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算算看。

  3.461.2    1.84.5   10.42.5

  2. 總結:今天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打開書第86~87頁,仔細的看,看有什么不懂等會提出來。

  【評:培養學生看書質疑的能力,努力體現真實的學習、追求真實的課堂!

 。ㄋ模┨岣咄卣

  1.比一比誰的眼力強、誰的思維好。

 、乓阎12334=4182給因數點小數點使等式成立

  12334=41.82

 、葡胍幌1.253.2=4這題有沒有做錯?

  ⑶8.051.2=4這題正確嗎?

 、冗x擇   2.41.86=(   )

 、 10.074   ② 4.464    ③4.98

  【評:及時的練習鞏固了新知,培養學生的直感】

  2.完成89頁的2、3兩題

  3.0.360.28積是幾位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

  【評:前后呼應,提出了后繼學習的知識點,培養了學生探究的能力】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3

  《小數乘小數》教后反思

  今天上午經過精心的準備,邀請實習教師走進課堂聽課,課題是《小數乘小數》(教案已發),下面談談今天教學后的反思。

  1、孩子能說的我絕不說。說是學生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也是我們課堂教學應該重點關注的。這節課孩子能說的有課前的復習題:根據乘法算式說出積的小數位數;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為什么可以先用整數乘法來計算;歸納小數乘法計算方法;怎樣點積里的小數點;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這些問題學生都可以說出來,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堅決代替學生說。而我就是在適當的時機提出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們說,說得不完整我再請其他孩子來補充說,需要所有孩子都說得時候,我就讓他們同桌互說。

  2、孩子能做的我絕不做。例題是小數乘小數,是新知識;但今天這兩節課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獨立進行計算,這個時候我就放手讓他們去算,再來說說怎樣算的:有的孩子說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就是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方法來計算,再點小數點,所以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時候,也是先按照整數乘法方法來計算,再點小數點(這類學生是聯系舊知解決新問題的);有的孩子說:我先把3.6擴大10倍,再把2.8擴大10倍,然后再把積縮小100倍來想的(這類學生是通過預習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總之是解決難點了。

  3、培養學生提問意識。帶著問題去學習,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節課我給孩子們提供了提問的空間:解決完房間的面積后,我問:你還能提一個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課的最后,我問:你還能提出比較復雜一點的問題嗎?孩子們能根據我的設計提出有解決價值的問題,使得練習有了一定的層次性。

  4、滲透比較的思想。在比較中找出新知與舊知的聯系,在比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比較中歸納計算方法。(1)、例題與復習的比較,從而引出本課教學的重點——小數乘小數;(2)求陽臺面積與求房間面積比較,引出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的新問題,但比較后得知,計算的方法是不變的,進行了知識的遷移,從而得出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3)最后求總面積的兩道算式的比較,引出把整副圖看成一個大的長方形進行計算的這種方法比較簡便;求陽臺比房間小多少的時候,引出先用房間的長(3.6米)減去陽臺的寬(1.15米)來計算比較簡便。這里沒有要求學生進行計算,但通過比較使所有學生感知到簡便的列式方法,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5、課堂充滿著變數,所以我要跟著變。(1)今天首先教學的b班,孩子們表現的很不錯,我基本上是按著教案中的預設進行教學的。等到了a班,學生思想活躍,原本的一些設計就要跟著他們稍微調整。估算意識的滲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這時處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滲透了用估算來演算的教學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個小環節。(2)b班比較順利,就帶來了一個好處:時間寬裕,所以有時間將練一練第二題全部上課堂練習本;a班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就讓他們自己任意選一題做,然后進行講評。

  “小數乘小數”教學有感

  一、深刻把握教學內容,指導教學設計。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教材中是這樣歸納的,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再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學生根據前面的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遷移歸納成,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指未化簡的)就是幾位小數。

  因此,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應當在于幫助學生發現和掌握因數中小數位數變化引起積中小數位數變化的規律,形成比較簡單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賴舊知識的遷移類推,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歸納。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促進算理形成。

  教學思考:

  1.創設什么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們知道,數學的來源,一是來自數學外部現實社會的發展需要;二是來自數學內部的矛盾,即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出發,數學情境可以分為兩種:生活情境,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情境,從數學知識本身的生長結構出發設置的情境。

  所謂“有效“,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能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能為數學思維的生長提供土壤,我們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的選擇不同的情境。

  蘇教版教材以計算小明家的房間面積為情境,引出需要學習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題,再讓學生進行探索嘗試。這樣,雖然符合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及解決數學問題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設置對于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推導過程,并無實質的作用。相反,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比較,前者需要同時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而后者只有一個因數是小數,計算方法可以類推,算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過積的變化規律加以驗證。所以,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是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推導基礎,以此知識的生長點作為問題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節課我對教材的呈現方式作了調整,首先通過小數乘整數的推理計算,引導學生弄清計算方法。再出示小數乘小數的題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怎樣讓問題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數乘小數的最關鍵的地方是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適當弱化積的計算過程,重點突出尋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可以保證學生思維的高效性,也避免計算的枯燥無味的感覺。

  因此,教學中不能簡單的做題目、再總結,做題目、再總結的機械循環。我通過四次反復的出示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每出現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獲。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片段:

  已知3628=1008

  36280=     362.8=    360.28=

  3.62.8=   

  師:觀察,口答。說體會。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擴大10倍,積也擴大了10倍。

  生2:362.8  28縮小10倍,是2.8。

  生3:積是1位小數.

  師:那么積的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

  生4:點在0和8之間。

  師:怎么想的?

  生5:一個因數縮小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縮小10倍,所以點在0和8之間。

  生6;因數中是一位小數,所以積也是一位小數。

  師:那么3.62.8呢?積大概是多少?

  生7:大于6,小于12.

  師:猜一猜,積是多少,小數點又應該點在哪里呢?

  生:10.08。

  師:用計數器驗證一下.

  學生用計數器驗證。

  師:能用豎式計算么?

  讓學生自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嘗試自主計算。

  分析與反思:

  這節課是在教學整數乘小數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唯一不同的是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教材以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公式為介入,引出需要學習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題,先估算再計算。重點對筆算進行探索。這樣做雖然符合從生活中發現數學、讓學生知道了數學源于生活,但是這個情境本身對于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推導過程,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

  學生在學小數乘小數之前,剛學過小數乘整數,計算的方法相類似,而今天學習的小數乘小數,與前小數乘整數比較,一個是看乘的小數有幾位,在積點幾位。一個是把小數位數相加的和在積點幾位。計算方法和積的小數位數都有相通和借鑒之處。

  所以,把這節課開始內容調整了一下,把面積的計算換成根據已經積推導的計算,以小數乘整數的計算作為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推導基礎,以此知識作為新知識生長點。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聯系,能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這樣定位我覺的教師就可以完全跟著學生的學程走,是以學生的學來定教師的教。如果以書本的計算長方形的例題,也許學生就沉迷于各個房間的面積大小了。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就難以把握了。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5

  課前,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擔心幾點:

  1、學生能不能理解例題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學生能不能發現積的小數位數就是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

  3、下午上新課,效果會不會不如早晨?學生會不會有意見?

  例題出示,提出問題,列式、估算,都沒問題。提出用豎式計算后,學生埋頭計算,自己巡視了一圈,個別學生不知道如何計算,便輕聲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數進行計算;個別學生面對1008,雖然把小數點點在了兩個0之間,卻不知道為什么點在這。告訴我看估算結果的;多數學生知道,因為兩個因數都乘10,積就乘 100,要使原來的積不變,需要將現在的積除以100。幾個學生一說整個計算過程,其他學生恍然“哦!原來使這樣。 庇谑且煌ǘ纪!霸囈辉嚒弊匀粵]問題。計算法則耶使學生自己總結的。因為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中很注意讓學生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所以在這里只要在“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個字“算、看、數、點、化”。提醒學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檢查驗算。

  今天的例2依舊利用下午第二節課上的,例題出示,說說有關數學信息,提出第一個問題后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講解就說出了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用0來補足”的注意點。后面的“試一試”自然一帆風順。

  從兩天的作業看,學生出錯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錯,不進位、看錯數,7×7=46等。所以對這部分自己的評判是“過!”下周一上例3。

  課后沒事,寫“教學反思”,感受是:“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和移動小數點位數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基礎上教學的。雖然最初擔心學生不理解積的小數位數就是因數的小數位數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學小數乘整數時非常注意讓學生通過計算整理計算法則,發現注意點(能化簡的要化簡,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用0補足),用估算的方法檢查驗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學中自己才輕輕松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這兩個例題的順利教學,提醒自己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每單元的知識教學,一定要踏踏實實的講解到位,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注重雙基的訓練,每個知識點都要讓學生過。不要炒夾生飯,這樣才能讓自己后期的教學順利進行。

  2、學生的學情不一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礎也不同,要盡量抓住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多關注后進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多給他們說話、板演的機會。

  3、課前注意鉆研教材,注意要教學的內容與前期教學內容及后期教學內容的聯系,對學生學習情況要清楚地了解,對學生可能出現疑問的地方進行預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隨機應變。”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頁的例題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培養運用規律探索解決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出下面各題的意義再口算出各題的結果

  5×6 0.08×125 0.94×9

  2.09×5 0.23×3 9.65×0

  學生口算并說明意義

  2、列豎式計算

  1.36×12 3.08×25 3.65×21

  學生板書,集體訂正.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出現的錯誤.并糾正.

  因數77070700700因數333030300積

  3、填表

 。1)口算,把積填在空格內

  (2)觀察;一個因數變化了,另一個因數也變化了,積怎樣變化?

 。3)小結;積的變化規律是積擴大的倍數等于兩個因數擴大的倍數的積。

  二、新授課

  1、教學教科書第4頁的例題3。

  教師出示例題3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口頭編一道應用題。

  如:學校有一個長1.2米,高0.8米的宣傳欄上的玻璃碎了,F在學校想給它安裝一塊玻璃,需要換多大的玻璃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題目提供給大家的信息是什么,

  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是什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條件和問題,并弄清楚這個問題解決方法.

  教師:想一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1.2×0.8)

  教師提問: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怎樣計算呢?能不能利用我們昨天學習的小數乘整數的方法,同桌的兩個同學為一個小組互相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交流.教師下去幫助平時學習能力差的孩子.

  學生匯報:讓學生把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匯報。

  教師:把一個因數1.2變成12,也就是把1.2的小數點去掉,這個數怎樣變化呢?(擴大了10倍。)那另一個因數0.8變成8,這個數怎樣怎樣變化呢?(另一個因數也擴大了10倍。)兩個因數都擴大了10倍,那所乘的積有什么變化呢?(兩個因數都擴大10倍,所乘的積擴大了100倍。)那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呢?(再把所得的積縮小100倍。)(學生一邊匯報,教師一邊板書。)

  1.2 擴大10倍 12

  ×0.8 擴大10倍 ×8

  0.96 積縮小100倍 96

  2、鞏固練習。完成教科書第5頁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講評時要學生說出第一步的思考過程。

  提問: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各等于積的小數位數。)

  這里可以安排學生多發言,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如果孩子不能準確找出關系,教師可以幫助.

  教師小結: 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等于積的小數位數,所以小數乘小數的計算,可以先按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然后在數出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和,最后在積上數出相同的小數位數后點上小數點.

  3、及時練習

  1、不用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和服有幾位小數。

  45.9×3.5 1.23×96.2 654.2×0.258

  157.203×8.5 9.26×9.32 7.802×2.65

  2、列豎式計算。

  6.7×3.25 32.5×9.3 2.56×8.32

  3、奶奶買了一塊小花布0.5米,如果每米花布13.5元,奶奶要花多少錢?

  三、作業

  1、課堂作業:教學書第7頁練習一的第4題。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筆算簡單的小數乘小數的乘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培養遷移類推能力,獲得借助計算器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教學難點:

  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學都住進了新房,聰聰家最近也換了套新房,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瞧!這就是聰聰家的客廳。(課件出示)

  通過觀察平面圖,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ㄔO計意圖:直接導入,課件展示聰聰家的客廳平面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誘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驅力。)

  2、生提問題。

  3、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的聰聰家客廳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4.8×3.6)觀察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算式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

  4、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ㄔO計意圖:從計算房間的面積這一實際問題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數乘小數的重點是小數點的書寫位置,讓學生觀察題中因數的特點,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積中小數的位數打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推導筆算方法

 、、提出估算要求,

  師:計算之前我們先估算一下,聰聰家的客廳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說聰聰家客廳的面積不到20平方米。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使學生養成“先估算,在計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未確定豎式計算結果做鋪墊。)

 、、提出豎式計算的要求,討論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辦?

  回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么計算?可以轉換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嗎?

  讓學生說出算理,獨立試一試,指名匯報答案。學生上臺板演。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ㄔO計意圖:“問題討論”是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過程,是理解算理的過程,是發展學生教學思維的過程。)

  ③、分析算理。

  我們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邊說邊板書)。

  思考

  乘數中的兩個因數是如何轉化成整數計算的?

  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積以后怎么辦?

  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小數點應該點到哪里呢?

  教師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后,得到的數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1728除以100,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所以3.6×4.8的積是兩位小數。

  ④(教師出示課件),顯示算理的全過程。指名學生結合豎式,再次說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沙發的占地面積,

 、偬岢鰡栴}:剛才我們求出了聰聰家客廳的面積,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沙發,(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②師:求沙發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可能說出不同的算式,教師肯定并板書。

  0.85×1.8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一個是一位小數,一個是兩位小數。

  (設計意圖:了解題中的數據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了解因數的特點,為豎式計算做準備)

  ③師:這樣的兩個小數相乘,用豎式計算怎樣算呢?(教師強調小數乘法列豎式是不要把小數點對齊,要把因數的末尾數對齊。)

  教師板書豎式

  生:學生試算,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讓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計算的方法。

  學生完成板書

  師:用整數乘法的方法計算出積以后怎么辦?

  生:回答,師在豎式中點上小數點。

  師:告訴學生在橫式中寫得數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不寫。

  完成橫式

  0.85×1.8=1.53(平方米)

 、軒煟海ǔ鍪菊n件)再次顯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既檢驗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決計算中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輲煟河秘Q式算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用計算器檢驗一下。

  學生計算交流。

 。ㄔO計意圖:通過自己檢驗計算結果,確信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三、歸納總結

  讓學生觀察兩個豎式,說一說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出示問題:觀察比較,總結算法。

  1、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2、通過比較,你發現上面兩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3、你知道計算小數乘小數時,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嗎?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

  師總結算法:小數與小數相乘,先按照整數乘法的算法求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課件播放)

  (設計意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經歷有個性的經驗提升為數學方法的過程。)

  師:觀察的很認真。知道了兩個因數和積中小數位數的這種關系,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根據這種關系,我們不計算,就能判斷積的小數位數。

  四、嘗試應用

  1、聰聰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漂亮的茶幾,(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說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師:求茶幾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說,教師板書:0.45×0.9= 師:估計一下,0.45×0.9的積有幾位小數?為什么?

  生:三位。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它們的積也一定是三位小數。

  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主筆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請一名好學生板演。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確定小數點時是怎樣想的。

  生:先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也要從405的右邊開始數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點上小數點,整數部分寫0。

 。ㄔO計意圖: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先估計積有幾位小數,為自主計算打基礎。讓好學生板演,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師:說的很好,下面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試一試”,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再自己試寫。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試一試”,根據126×12=151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你知道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嗎?

  生: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應用并鞏固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五、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課本第86—87頁例1、“試一試”以及相應的練習。【本單元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數量關系列出小數乘小數的算式,加深對小數乘法含義的理解。教學小數乘小數時,教材呈現了“小明”家房間的平面圖以及陽臺的平面圖,并標出了相應的數據,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對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列出相應的小數乘小數的算式。在練習中,讓學生利用每米布料的售價58.5元,根據“單價數量=總價”求出5.2米布料的價錢。通過這些安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逐步豐富對小數乘法含義的理解成為可能。2、提示探索計算方法的思考方向,引導學生分別利用積的變化規律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時,在讓學生初步估計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可以把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計算,再通過適當的圖示,引導學生理解怎樣根據因數里的小數位數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從而得到計算結果。教材盡可能地呈現學生在探究中具有個性特點的多樣算法,意圖是引到學生開展思考、交流、比較、選擇等活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安排,既能保證學生探索活動的有效性,又能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計算策略。3、將小數乘法的學習融入解決問題之中。本單元是在解決小明房間與陽臺面積的問題中,學習小數乘法的知識。教材突出了小數乘法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非常喲益。【教材及學情分析】本課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其教學的生長點是整數乘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整數乘法運算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等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也許儀些小數乘法的初步經驗,這些對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經驗構建新知識是十分有益的,小數乘法對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按整數乘法相乘后怎樣得到原來的積”,則需要經歷一個嚴密的推理過程,教材安排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在例1,思考虛線框里三個箭頭以及上面的“10”“÷100” 的意思,扶著學生經歷推理過程;第二次在“試一試”,讓學生在三個箭頭上面的括號里填數,并寫出左邊豎式的積,獨立進行推理。在兩次探究以后,比較各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得出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歸納推理的方式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小數乘小數的計算內容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例題1呈現的是“小明”房間連同陽臺的平面圖。教材在引導學生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列出乘法算式后,要求先估計,再計算。這里的估計既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更是為了給接下來探索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讓學生初步估計乘積后,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算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啟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于把原來的兩個因數分別乘10,得到的積也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再乘10,即乘100。由此,得到原來的乘,應該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后面的“試一試”讓學生繼續利用例題的情境,求平面圖中的陽臺面積。教材通過直觀的圖示繼續呈現了計算的思考過程,但把其中的關鍵步驟留給學生填空,并在填空的基礎上完成計算,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計算過程,發現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初步抽象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練一練”第1題針對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關鍵環節,讓學生根據因數中的小數位數直接在乘積中點上小數點。第2題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鞏固剛剛學習的計算方法。小數乘小數這一學習內容,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現有:1、方法上的錯誤:例如在教學例題(3.62.8)時,學生能流利的說出先將兩個因數分別擴大10倍,這樣乘得的積就會擴大100倍,為了使積不變,最后還要將積縮小100倍;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將算理與方法結合起來,不能正確地解決積的小數點的問題。2、計算中關于0的問題;部分學生在積的末尾有零時,先劃去0再點小數點;部分學困生在遇到因數是純小數或因數中間有0時,還要將0再乘一遍。3、計算上的失誤:因數的數位較多時,個別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如2.81.15的豎式下直接寫出3.22,沒有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面對學生容易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說算理對于學生計算方法的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說理,忽視學生對算理的感悟,則有害而無益,形式化說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據,推理嚴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礎上,因而難以使學生對算理真正內化,難以使學生理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是生活經驗。雖然,教材中的例題也來源于生活實際,但是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遠的。如果能夠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說出變化規律,效果會更好。因此教學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規律,應該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己舉例子說明積的變化規律,這樣獲得的積的小數點與因數的小數點的關系才是主動的。在講算理的同時,重視計算技能的培養,細化類型,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正確的理解和掌握計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視教學過程又重視教學結果;既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這樣才能切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設計理念】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參與“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觀察比較,概括方法——鞏固練習,應用提高”等環節,使學生不斷煥發“思維的活力”。2、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更需要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從整體上看是一個系統,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為小數乘小數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不同的是,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點的定位稍顯復雜;谶@樣的認識,教學設計要重視計算教學探索過程的有效開放,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體驗評價,理解感悟算理。【設計思路】讓數學走進生活,是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時代要求,如何從生活出發把計算課上出新意,讓學生學得有趣、生動呢?本篇教學設計作了一些大膽構想,主要有以下特色:1、以生活為依托,創設情境小明搬了新家,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圖。你能計算每個房間的占地面積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1.15    3.6      2.7                 陽                  2            2.8 臺    臥室     廚房                                                                                                 客廳   3.21                     3 書房                                                      4                          3                   (單位:米)在設計中選擇小明家建筑平面圖這一情境,引發思考:“陽臺、客廳的面積是多少?”引出小數與小數相乘的教學,吸引學生積極探索并理解計算方法。2、注重開展自主學習在每個“板塊”的活動中,積極為學生主動嘗試、交流、討論等創造條件,提供充分探索的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自己。首先進行估算,激發學生驗證估算結果正確與否的需要,引出小數乘小數的筆算。猜想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進而在小組內驗證猜想,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交流的意識。3、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把估算放在具體的情境中來教學,不但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重要價值,還會讓學生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邊。“房間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呢?”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教法、學法的應用】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小明家房間分布圖的介紹,使學生之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學例題1時,結合具體情境,根據圖中的數據能求出哪些問題。提出求房間面積的問題后,可以先指名列出算式,并要求說說列式的依據。讓學生估計“3.62.8”的乘積時,適當指導估計的方法:根據整數部分的乘積估出結果一定比6大;可以把兩個因數都看成較為接近的整數,估出結果一定比12;也可以根據一個因數比3大,另一個因數比3小,估出結果在9左右。探索“3.62.8”的筆算方法時,可先告訴學生:要把算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后,乘得的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板書使學生認識到: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兩個因數分別乘10,乘得的積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由此進一步引導學生: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呢?啟發學生把整數相乘的積除以100,也就是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最后,讓學生比較筆算和估計的結果,使學生確認按上面的方法算出的積是合理的。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學會計算方法,將解決問題與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3、運用轉化思想,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小數乘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乘法中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將小數變化轉化成整數乘法來研究,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這樣教學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學會學習。教學例題和“試一試”后,引導學生比較:例題中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試一試”中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從而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是幾位小數。并由此進一步抽象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4、注重解決問題策略與方法的指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重視展現學生的個性化思路。組織小組交流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與傾聽的習慣,學會通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學生完成“練一練”時,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每道練習題的積里點上小數點,再說說兩道題的因數各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以鞏固對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關系的理解。同時,要提醒學生:積的末尾有0時,要在點上積的小數點后才能化簡。練習十五的第2題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每道豎式的計算過程,分析錯誤原因,然后讓學生自己訂正。第3題估計得數時,可以把“58.5元”看作“60元”,把“5.2米”看作“5米”,估計得數是“300元”。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9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基礎是四年級因數的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律和五年級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趙老師以這兩點為突破口,可以看出她是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的。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在不斷產生疑問中,自然而又流暢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1、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生活即教育”,數學的知識只有來源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通過校園生活換玻璃,從小數乘整數引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學生認識到這樣的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從學生個體的內心產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樣計算的沖動,而自然過度到小數乘小數的教學中。。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聯系原有的學習經驗獨立嘗試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重點放在對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的理解上,做到了不僅讓學生學會怎么計算,更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計算。在這一環節中,有個人獨立自學嘗試,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討,有大組合作動手實踐。學生的思維在這段教學中得到了鍛煉與發展。

  3、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體現教師的情緒,而教師的情緒更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很容易看到,老師的課學生的情緒是飽滿的,上課是積極的,學生的回答發言既探究活動是活躍的,這和老師的語言調動是分不開的。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 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12 =

  13  1.2=

  1.3 1.2 =

 。ㄒ髮W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 1.3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提問:

  ① 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偻ㄟ^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劢處熝惨,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

  28

 、茏鲥e的同學訂正一下.

 、菀龑W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俳Y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谛党诵蹬c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p89第1.3題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1

  《小數乘小數1》當堂檢測題

  班級:                姓名:            

  教師寄語: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先說出下面各題的積應該是幾位小數,再點小數點。

  2 . 7            3 . 6                 4 . 6                 6 . 3

  ×  0 . 3       ×  0 . 9         × 0 . 3  5          × 0 . 0 6

  8  1          3 2  4               2  3  0              3  7 8

  二、錯題門診。

  0 . 2 5                   1 . 0 6                      4 . 6

  ×       4                 ×  2 . 5                ×   2 . 7

  1 . 0 0                    5  3 0                    3 2  2

  三、不計算,說出下表中各欄的積有幾位小數。

  因數

  0.4

  12.13

  28

  1.2

  1.26

  因數

  6

  0.5

  0.26

  3.3

  0.08

  四、根據24×15=360填空。

 。1)2.4×15=(      )              (2)2.4×1.5=(         )

  (3)0.24×1.5=(      )           (4)0.24×0.15=(        )

  五、計算下面各題。

 。1)8.02×2.8         (2)2.8×0.65            (3)0.25×0.08

  (4)1.36×3.7         (5)1.8×3.4             (6)3.6×0.74

  一、下面各題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7×1.8=0.6                           25×0.6=26

  二、在○里填上“>”“<”或“=”。

  123×0.8○123                 1×0.86○1   

  3.18×1.2○3.18               26.3×2.1○26.3

  三、河馬的最長壽命是52歲,藍鯨的最長壽命是河馬的1.7倍。你能算出藍鯨的最長壽命是多少嗎?

  四、張老師到商店給7名同學買獎品,一副羽毛球拍15.6元,如果每人一副,張老師買獎品共花多少元?

  五、先計算,再填空。

  2=                               0.4=  

  3.2×   5=                      1.7×   0.15=   

  1.7=                               0.36=   

  一、用豎式計算

  8            0. 8           2 3            2.3

  ×  3         ×   3        ×   4          ×  4

  二、列豎式計算

  3.5×7                    8.1×6                   0.85×4

  三、我會算

  1.2 3                  2 3. 6                1 . 7

  ×      6              ×        5          ×  2   3

  四、把不對的算式改正過來

  7.3×5=365             8.4×5=42.0              1.27×3=3.81

  7 . 3                       8 . 4                           1 . 2 7

  ×    5                     ×    5                                     ×      3 

  3 6 5                     4 2. 0                           3  8. 1

  你有什么收獲?                                             。

  自我評價:一般        較好          優秀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舊知遷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時,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引導學生發現一個因數比1大(或。⿻r,積和另一個因數的大小關系。

  3.培養學生運用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情境展開

  教學例3。

  1.出示例題。

 。1)師:同學們,最近我們要給學校宣傳欄刷油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嗎?

 。2)師: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2.4×0.8=________ 2.嘗試計算。

 。1)師:同學們,請觀察這個小數乘法算式,它與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2)師: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那兩個因數都是小數又怎么計算呢?

 。3)師:小數乘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2.4×0.8呢?如果能,應該怎樣做?

  (4)指名學生口答,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學生的討論結果。

  3.理解算理。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第一個因數2.4乘10變成24,積就乘了10;再把第二個因數0.8乘10變成8,積就又乘了10,這時的積就乘了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得的積192除以100,得1.92。

  4.進一步明確算理(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不同)。

 。1)計算出了宣傳欄的面積后,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師:這道題也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嗎?積里的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

  【設計意圖:在給宣傳欄刷油漆的問題背景下,遷移已有的小數乘整數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探究,總結算法

  (一)探究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1.學生獨立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

  2.師:觀察例3及“做一做”各題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你能發現什么?

  (二)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1)師:你是怎樣計算的?(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

  (2)師:怎樣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點小數點時,先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出幾位,再點上小數點。)

  3.根據學生的討論和交流,逐步歸納概括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將教材第6頁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教材上安排了計算方法的小結,通過本環節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引發沖突,突破難點

 。ㄒ唬┙虒W例4

  1.出示例題。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嘗試計算。

 。1)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情況和遇到的問題。

  (2)師: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3)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呢?

 。ǘ┘皶r鞏固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數乘法,也有積的小數末尾有0和積的小數位數不夠的類型,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

  2.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的計算。

 。ㄈ┨骄糠e與因數的大小關系

  1.集體訂正“做一做”第2題時,引導學生分別將每組題中計算的結果和第一個因數比較大小,發現其中的規律。

  2.組織學生交流、總結自己發現的規律。

 。1)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

 。2)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

  3.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并結合具體例子明確應用這個關系可以判斷乘法計算中的一些錯誤。

  【設計意圖:“乘得的積的小數數位不夠,怎么點小數點?”是小數乘法中的難點,讓學生用剛剛總結的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來進行例4的計算,意圖就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成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化解沖突,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從而突破學習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積和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不僅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據,避免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發生錯誤,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分析歸納能力。】

  四、實踐應用,內化提升

 。ㄒ唬┗揪毩

  1.練習二第1題(基本計算)。

 。1)學生獨立練習。

 。2)組織學生交流和訂正。(其中有第一個因數的位數比第二個因數的位數少、積的小數末尾有0和積的小數位數不夠等多種類型同時出現的小數乘法計算,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和發表意見,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 練習二第2題(基本應用)。

 。1)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導學生看懂每種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導學生回顧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完成。

 。ǘ┩卣咕毩

  補充題:在下面算式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嗎?)

  0.48=×=×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旨在讓學生通過基本計算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通過基本應用感受小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拓展練習進一步體會因數與積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練習

  練習二第3、4、5題。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4道練習題。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ǘ⿲W情分析。

  由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有很多豐富的感性經驗,還有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已懂得了計算的方法,但是對于算理的理解還是不到深刻。

 。ㄈ┙虒W的要求及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目標: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主動探索和教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進行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過程中,學會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研究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分享與同伴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兩個因數都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W法

  嘗試-----探索交流-----總結方法-----運用解決問題

  學生的學習就是緊緊依托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嘗試、探索交流、解釋心中一個又一個的迷團,總結出方法、最后會運用方法解決問題”這一循環過程中,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系,得出計算的方法。

  二、教法

  引導交流,深化提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的課堂才是具有靈性的課堂,真實的課堂。《積極學習101個策略》中提到,教會別人是最好的學習策略。再一個學生的思維與成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學生的方法才最好。所以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新知,使得課堂充滿活力。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更服務于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復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產生計算的迫切需要,在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驅動下,激起了探索的欲望,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放手讓學生嘗試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通過相互的交流,相互的質疑,不斷產生認知沖突,思維碰撞出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獨立計算,學生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教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算法碰撞思維。在交流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認識上的沖突和思維的碰撞,這樣從錯誤到理解,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3、運用規律,領悟算理,獲得方法。

  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中的小數位數這一規律在學生的頭腦中還不是豐富的,也不夠充分,如果這個時候就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那樣學生得來的方法就顯得生硬。因此運用規律嘗試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更是豐富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為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所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加深學生對規律的探索,這樣所得來的計算方法才是水到渠成,才是平靜中的順其自然。

  4、運用法則,發展技能,促進發展。

  為了體現法則的運用,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一共設計了三道題。

 、抛87頁練一練中的第2小題。演練操作。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通過此題可提高學生操作的熟練性,讓學生完整地進行一次計算的演練,使學生學會用方法來指導計算,幫助學生對計算方法的記憶,也體現出方法的指導性與檢驗作用。

 、谱鼍毩暿宓牡2小題。找錯糾錯。學生計算出錯是常有的現象,而學生計算的錯誤往往是由于對算法掌握的不完整,顧此而失彼或一些錯誤的習慣造成,因此加強學生對常見錯誤計算的認識,即可預防計算中出現這樣的錯誤,同時也是對算法的加固。

 、钦n本89頁練一練的第2題。轉換思維,拓寬視角。讓學生根據積來改因數的小數點位置。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一直以來都要是數學老師所追求的,這樣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同時又是對算法的鞏固與提升。

  5、回歸生活,解決問題。

  做課本練習十五的第3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運用的所學到的小數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真實在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符合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4

  這部分內容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它主要考察學生的運算能力和細心程度。在上完這節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給我的啟發:

  要處理好怎樣點小數點。

  我認為書上的例3、例4、例5這3道例題可以統一到一個知識點來教學。在教學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回顧整數乘整數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擴展到小數乘小數,把小數也看成是整數,這樣每位學生都會做整數乘法,最后,在指導學生在積上應怎樣點小數點,這是關鍵,也是教學難點,要強調整個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幾位小數,在積中就點幾位小數。其中的道理也要讓學生明確,把小數看成整數,是先擴大幾倍,最后也要縮小相同的倍數,所以要在積中點幾位小數。但在學生實際練習中,我也發現了有一小部分學生小數點仍點錯,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學生不會數小數點,他們把小數的乘法與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師要對這些學生再復習一下小數加法的方法。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材分析

  (1)這道例題在小數和整數相乘的基礎上,教學小數乘小數,初步形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計算法則是通過3.62.8(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和2.81.15(一位小數乘兩位小數)兩次計算實踐概括出來的?梢姡滩脑O計的學習方式是‘探索發現’。即先感受具體的計算,然后歸納出計算策略、步驟以及在積里點小數點的規律。

 。2)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點的位置規律是根據‘積的變化規律’推理得到的。學生在小數乘整數時已經能夠把小數乘法先當作整數乘法計算,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重點都是‘積里的小數點在哪里’。

 。3)根據積的變化規律探索小數乘法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是演繹推理為主的思維活動,比較抽象,有些難度。所以例題呈現了推理的過程,帶領學生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體會兩個乘數是怎樣變化的,積跟著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把整數乘法的積‘回歸’到小數乘法的積。‘試一試’比例題開放一點,為學生準備了‘轉化’的框架,讓他們按框架開展轉化活動,并回歸到原來的積上。

  (4)教材要求學生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計算策略、計算步驟、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學生總結的法則既和人類已有的計算法則一致,有不機械接受文本法則,具有兒童色彩。

 。5)‘練一練’的設計是有層次的。根據兩個乘數的小數位數在積里點小數點是教學重點,第1題只要在積里點小數點,突出了重點。在學生學會點小數點以后,才讓他們做第2題,完整教學小數乘小數的計算。

 。6)配合例1的是練習十五第1、2、3題,也是有層次的:學會正確計算——識別并改正錯誤——應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第3題的估計,一方面教學小數乘小數的估算方法(把小數看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數或整數,利用整數乘法的口算估計小數乘法的積大約是多少),另方面利用估算判斷筆算結果的合理性。

  二.學生分析

 。1)已有的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會帶到小數乘小數里來,看到小數乘小數,會想到看作整數乘法計算。

 。2)在學習例題之前,一般不知道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即使知道方法也不明白為什么。這是必須教學的知識!

 。3)根據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是比較難的,沒有外界(教材和教師)的幫助,很難獨立經歷推理過程,很難形成推理結論。

  如果學生在教材引領下完成例題里的推理,那么繼續進行‘試一試’的推理是有可能的。

 。4)學生計算小數乘法會算錯,錯誤根源一般在整數乘法上。如果‘練一練’直接進入第2題,那么學生錯誤主要不在新知識上,會給教學評價帶來被動。

 。5)學生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會有話可說,但未必說得很好,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幫助。

  三.教學活動設計

 。1)3.62.8的筆算不是學生看看教科書就能過去的,更不是讓學生獨立計算和交流評價就能過去的。事實上,我們的學生以及教師自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列出小數乘法算式和估計得數以后:

  可以讓學生說出計算策略——看成整數乘法計算;看成哪一個整數乘法?——3628。教師在    3.6     的右邊寫出     3   6      完成整數乘法

  2.8                2  8   

  比較小數乘法豎式和整數乘法豎式,一個乘數的變化;另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這些變化要連貫起來讓學生完整地說清楚。        

  討論怎樣從整數乘法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的積,明白‘積÷100’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也就是從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

  回顧這個小數乘法的計算,小結這題的計算策略、計算方法。具體地突出兩點,一是看成整數乘法3628相乘;二是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由于兩個乘數一共有兩位小數,積里也點出兩位小數。

  在黑板上計算3.62.8

 。2)2.81.15的教學可以放手一點,讓學生聯系例題里的體會,主動研究新的計算。

  列出算式、寫出豎式 1.15   以后:

  2.8

  讓學生說說計算策略,應該看成怎樣的整數乘法?

  說說從小數乘法到整數乘法,乘數的變化、積的變化;

  說說怎樣從整數乘法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的積?

  讓學生在教科書上再次經歷轉化與回歸的思維和計算

  讓學生說說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積里應該有幾位小數。

  讓學生獨立計算2.81.15

 。3)總結小數乘法法則

  回顧例題的計算: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是怎樣計算的?

  回顧‘試一試’的計算: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是怎樣計算的?

  比較兩次計算的相同與不同:都看成整數乘法計算,都在積里點小數點,都根據乘數的小數位數點小數點。由于乘數的小數位數不同,積的小數位數不同。

  歸納計算法則:

  先看成整數乘法計算,再在積里點小數點;

  根據兩個乘數一共的小數位數,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4)組織練習

  按教科書練習編排的線索,適當修改、調整、變化。

  先練習在得數里點小數點,再完整筆算小數乘小數,然后識別并改正錯誤。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 篇16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ㄒ唬 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ǘ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發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系,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說教法、學法

  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系。

  1、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啟發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說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于捕捉差距,關注生成。如:通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著出示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并在小組里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啟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于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后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并說明正確答案的范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獨立計算,為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四、說教學程序

  為充分體現以上的一些設想,本課的具體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復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與興趣,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教師問:“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可以體現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于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沖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學生在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教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再進行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沖突,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為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為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后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并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82~83頁例1、“試一試”以及相應的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式題。...

  • 《小數乘小數》案例(通用14篇)

    教學片段:已知3628=100836280= 362.8= 360.28=3.62.8= 師:觀察,口答。說體會。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擴大10倍,積也擴大了10倍。生2:362.8 28縮小10倍,是2.8。...

  •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舊知遷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2.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時,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3.培養學生運用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 《小數乘小數》教學案例(通用12篇)

    一.情境導入1、師:同學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每位同學家里的生活條件都很好,住進了風景優美的住宅小區。(課件出示)焦老師想采訪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積有多大?生:122平方米;116平方米師:你的小房間面積又有多大呢?生:16平方米;48平方...

  • 小數乘小數的教案(精選3篇)

    一、教學目標:1、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2、培養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技能。二、教學重點: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難點:培養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 小數乘小數教案(精選16篇)

    設計說明1.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生活即教育”,數學知識只有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

  • 小數乘小數數學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初步的遷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2.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認真檢查、勤于驗算的好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強學好數...

  • 小數乘小數教案(精選13篇)

    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一章第二課時小數乘小數作者及工作單位陜西省宜川縣黨灣小學杜東芳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這章的一個教學難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學習小數除法的基礎,教材從學生身邊的事例“...

  • 小數乘小數 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式題.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

  • “小數乘小數”(精選12篇)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式題.2. 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3.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

  • 五第一單元《小數乘小數》(通用1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的例題3。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2、過程與方法: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

  • 《小數乘小數》評課(精選16篇)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基礎是四年級因數的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律和五年級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趙老師以這兩點為突破口,可以看出她是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的。...

  • 小數乘小數 教學案例(精選2篇)

    一.情境導入1、師:同學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每位同學家里的生活條件都很好,住進了風景優美的住宅小區。(課件出示)焦老師想采訪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積有多大?生:122平方米;116平方米師:你的小房間面積又有多大呢?生:16平方米;48平方...

  • 《小數乘小數》集體備課(精選15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課本第8687頁例1、試一試以及相應的練習!颈締卧滩木帉懙闹饕攸c】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數量關系列出小數乘小數的算式,加深對小數乘法含義的理解。...

  • 《小數乘小數》例4 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第四課時 小數乘法中的運算律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p90 例4,試一試,練一練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練習,使學生感悟到乘法運算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并能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绍兴县| 泰和县| 台山市| 拉孜县| 镇赉县| 汪清县| 韶关市| 平罗县| 白玉县| 开原市| 勐海县| 陇南市| 宁明县| 贡觉县| 光山县| 博兴县| 加查县| 大余县| 开远市| 阿荣旗| 乌苏市| 广宗县| 克什克腾旗| 疏附县| 胶州市| 东安县| 原平市| 昌邑市| 梧州市| 灵台县| 灵丘县| 莲花县| 邻水| 建德市| 龙陵县| 门源| 二连浩特市| 镇原县| 乡城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