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4
第二課時:練習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形成技能和技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2) 通過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 口答。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s=ah
2. 計算。
出示以下兩道小題。
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共同核對。
通過全班交流,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1)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底和高的單位要相同,如果不同,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后再計算。(如求左圖面積)
(2) 要弄清底和高的對應關系。(如求右圖面積。這里出現了多余條件,高5cm所對應的底應是8cm。)
3. 引入。
教師說明本節課的練習和練習目的要求,并板書課題。
二, 指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科書第82~83頁練習十五中的第1~7題。
1. 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作法和結果。
2. 第2題。
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明確要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先畫出平行四邊形一邊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長度,最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接著讓學生獨立進行操作和計算。教師巡視,并及時地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做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可以以不同的邊作底來求出面積。
3, 第3題。
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明確本題是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求高。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時,學生可能會提供以下兩種解法:
(1) 依據乘除法的互逆關系用算術解。新課標第一網
28÷7=4(m)
(2) 列解方程。
解:設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是xm,
7=28(或7x=28)
x=28÷7
x=4
交流時,教師要讓學生說一說各種算法的依據。
4. 第4題。
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嘗試。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本題要進行面積單位的化聚和除法計算,全班交流時,教師要強調注意面積單位的變化,并提醒學生認真審題。
本題解法可參考如下:
先求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m2,
250×84=21000(m2)
再把平方數聚成公頃數,
21000÷10000=2.1(公頃)
最后求平均每公頃收小麥多少噸,
14.7÷2.1=7(噸)
5.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題中提出的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明判斷的理由。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兩個平行四邊形共底,根據平行線間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因此它們的面積相等。